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l是什么意思 li的汉字 li第四声有什么字

li第四声有什么字(lì)

    • 拼音:bō

      lì ㄌㄧˋ

       ◎ 〔的(de)~〕明亮,鲜明,如“明月珠子,~~江靡。”

      其它字义

      luò ㄌㄨㄛˋ

       ◎ 白色:“丝~岂常皓。”

      其它字义

      bō ㄅㄛˉ

       ◎ 〔~犖〕杂色。

    • 拼音:chì

      chì ㄔˋ

       ◎ 除草器。

      其它字义

      lì ㄌㄧˋ

       ◎ 利。

    • 拼音:diǎo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fǔ
    • 「釜」的异体字。
    • 拼音:gé
    • 名词 人体的经穴。位于脊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处的经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 名词 人名用字。如殷末有贤人胶鬲。
    • ,
    • 名词 一种古代的炊具。圆口,似鼎有三足,足部中空,便于加热炊煮。《说文解字.鬲部》:「鬲,鼎属也,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
    • 名词 一种古代丧葬时所用的瓦瓶。《礼记.丧大记》:「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gé
    • 名词 (cadmium,Cd)化学元素。原子序48。过渡金属元素之一。镉常杂于锌矿中,故制锌时兼可得镉。镉比锌先析出,经收集、溶解、沉淀、锻烧、还原、蒸馏等过程,可得纯镉。色银白,富延展性。供金属工业之用,亦用作保险丝、灯丝、颜料及充填蛀齿之物等。
    • ,
    • 名词 一种鼎。古代用来炊煮食物的器具。同「鬲」。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床上无毡卧,镉中有粥否?」
    • 拼音:gé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gè
    • 动词 碰到坚硬不平的东西而引起损伤或痛苦。清.蒲松龄《富贵神仙.第三回》:「自己铺下草,找了一块半头砖,嫌硌头,又使衣服垫。」
    • ,
    • 名词 山上的大石。《玉篇.石部》:「硌,山上大石。」
    • 拼音:hé
    • 名词 鸟类羽毛中的硬梗。《说文解字.羽部》:「翮,羽茎也。」《周礼.地官.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
    • 名词 翅膀。  【组词】:「奋翮高飞」。
    • 名词 量词。古时用于羽毛。《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lā

      lì ㄌㄧˋ

       ◎ 石药。

      其它字义

      lā ㄌㄚˉ

       ◎ 石头碰撞声。

      其它字义

      lá ㄌㄚˊ

       ◎ 〔~子〕方言,岩石,如“石~子”。

      详细解释
    • 拼音:lài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㠣崌]山名,在江西省景德鎮。

    • 拼音:lè
    • 名词 零余的数目。《礼记.王制》:「祭用数之仂。」
    • 拼音:lè
    • 名词 两指之间。《说文解字.手部》:「仂,易筮,再仂而后卦。」《易经.系辞上》:「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卦。」
    • 拼音:lè

      lè ㄌㄜˋ

       ◎ 〔石~〕中国侨民称新加坡。亦称“叻埠”。

      详细解释
    • 拼音:lè

      lè ㄌㄜˋ

       ◎ 古代传说的一种怪鱼,形状像鲤鱼,长有鸟尾和六只脚。

    • 拼音:lèi
    • 名词 从眼睛流出来的液体。  【组词】:「流泪」、「落泪」。俗称为「眼泪」、「泪水」。
    • 拼音:lè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è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ī
    • 参见「哩噜」、「哩哩罗罗」等条。
    • ,
    • 助词 置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休取笑,若嫁得这个官人,可知好哩!」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你见么,兀那一个番将,敲冰饮马哩!」
    • ,
    • 名词 量词。英美计算长度的单位。一哩等于一千六百零九公尺。今作「英里」。
    • 拼音:lí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í
    • 动词 分别、分开。  【组词】:「离群索居」。《吕氏春秋.仲夏纪.大客》:「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
    • 动词 距、相隔。  【组词】:「我家离火车站很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
    • 动词 背叛。  【组词】:「背离」、「乖离」、「离经叛道」。《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动词 遭受、触犯。《韩非子.五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必去曹,无离曹祸。」
    • 动词 缺少。  【组词】:「做蛋糕,离不了面粉与蛋。」
    • 名词 《易经》卦名:(1) 八卦之一。卦形为?。其象为火、日、电。(2) 六十四卦之一。离(?)下离(?)上。象以阴柔之质而得中正之义。
    • 名词 姓。如五胡十六国时后燕有离班。
    • 拼音:lí

      lí ㄌㄧˊ

       1. 古同“骊”,古国名。

       2. 姓。

      其它字义

      lì ㄌㄧˋ

       1. 美好:“高贤姣~,富贵显荣。”

       2. 古通“俪”,配偶:“祁祁皇~,言观贞淑。”

    • 拼音:lí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ǐ
    • 形容词 鄙俗。《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俚人不识,寡见尟闻。」
    • 形容词 通俗的、民间流行的。  【组词】:「俚语」、「俚歌」。
    • 动词 依托、聊赖。《汉书.卷三七.季布等传.赞曰》:「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俚之至耳。」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此为其计划无所聊赖,至于自杀耳。」
    • 名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国内广东省西南沿海及广西省东南等地。
    • 拼音:lǐ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ǐ
    • 动词 虫子蛀食木头。《说文解字.零部》:「蠡,虫啮木中也。」清.段玉裁.注:「此非虫名,乃谓蠹之食木曰蠡也。」
    • 形容词 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明.张自烈《正字通.虫部》:「凡器物用久剥落若虫蚀者谓之蠡。」
    • ,
    • 名词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广韵.平声.戈韵》:「蠡,瓠瓢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闚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 拼音:lǐ

      lǐ ㄌㄧˇ

       ◎ 古同“鳢”。

    • 拼音:lì
    • 名词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  【组词】:「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 名词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  【组词】:「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名词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  【组词】:「火力」、「风力」、「水力」。
    • 名词 才能、能力。  【组词】:「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 名词 权势。  【组词】:「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 名词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  【组词】:「苦力」。
    • 名词 姓。如宋代有力起。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副词 尽力、拚命。  【组词】:「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 拼音:lì
    • 动词 经过。  【组词】:「历劫」、「历险」、「历尽沧桑」。
    • 动词 踰越。《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径庭历级,非礼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雁宕山日记》:「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 形容词 过去、已经过的。  【组词】:「历代」、「历届」、「历史」、「历年」。《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
    • 形容词 分明的、清晰的。  【组词】:「历历在目」、「往事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 名词 过去的经验。  【组词】:「学历」、「资历」、「履历」。
    • 副词 遍、尽。《周礼.夏官.量人》:「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唐.李商隐〈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拼音:lì
    • 名词 粗的磨刀石。《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 名词 疾病、灾祸。《诗经.大雅.瞻邛》:「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厉温,清代有厉鹗。
    • 动词 磨之使利。通「砺」。《荀子.性恶》:「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唐.柳宗元〈吊屈原文〉:「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鍼石而从之。」
    • 动词 勉励、激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 动词 奋起、振奋。《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 形容词 严肃、严格。《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唐.韩愈〈答尉迟生书〉:「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形容词 猛烈。  【组词】:「厉害」。《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 形容词 凶恶的。  【组词】:「厉鬼」。
    • ,
    • 名词 麻疯病。同「癞」。《战国策.秦策三》:「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木的纹理。

       2. 棱角。

       3. 古地名,约在今中国山东省商河县东北。

       4. 姓。

    • 拼音:lì
    • 名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  【组词】:「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吏宗。
    • 拼音:lì
    • 动词 直身站着。  【组词】:「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 动词 竖起。  【组词】:「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 动词 设置。  【组词】:「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动词 制定、订定。  【组词】:「立法」、「立案」、「立宪」。
    • 动词 建树、成就。  【组词】:「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动词 存在。  【组词】:「独立」、「誓不两立」。
    • 副词 即刻。  【组词】:「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lì
    • 参见「屴崱」条。
    • 拼音:lì
    • 名词 好处、益处。  【组词】:「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名词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  【组词】:「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利乾。
    • 动词 有益于。  【组词】:「利人利己」。
    • 形容词 锋锐。  【组词】:「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形容词 祥瑞、顺利。  【组词】:「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 拼音:lì
    • 动词 奋发、振作。《字汇.力部》:「励,勉力也。」《南史.卷二四.王韶之传》:「夙夜勤励,政绩甚美。」
    • 动词 劝勉、鼓舞。  【组词】:「鼓励」、「奖励」。《国语.吴语》:「请王励士,以奋其朋势。」
    • 名词 姓。如清代有励廷仪。
    • 拼音:lì
    • 名词 坑洞。《集韵.入声.锡韵》:「坜,坑也。」
    • 名词 地名用字。如台湾有中坜、内坜。
    • 拼音:lì
    • 动词 滴下、洒落。《说文解字.水部》:「沥,水下滴沥也。」  【组词】:「呕心沥血」。《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厚以酒沥地为誓:『若负前言,在路盗贼杀戮,在水巨浪覆舟。』」
    • 动词 过滤使渗出。  【组词】:「沥酒」。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阿萨部多猎虫鹿,剖其肉,重叠之,以石压沥汁。」
    • 名词 水或酒的残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宋.欧阳修〈憎苍蝇赋〉:「杯盂残沥,砧几余腥。」
    • 拼音:lì
    • 形容词 美好、华美。  【组词】:「艳丽」、「天生丽质」。《楚辞.宋玉.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文选.扬雄.羽猎赋》:「丽哉!神圣,处于玄宫。」
    • 形容词 成双的。通「俪」。《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汉.郑玄.注:「丽,耦也。」
    • 动词 附着。《易经.离卦.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 ,
    • 参见「高丽」条。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吏”。

    • 拼音:lì

      (藶)

      lì ㄌㄧˋ

       ◎ 〔葶~〕见“葶”。

      详细解释
    • 拼音:lì
    • 状词 形容鸟类鸣叫的声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天台山日记》:「鹤巢于上,传声嘹呖。」
    • 拼音:lì
    • 名词 植物名。即白芷。繖形科硷草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大,白色,垂直生长。茎中空,通常呈紫红色。茎下部的叶大,具长柄,上部的叶小,叶之两面无毛,且边缘有锯齿状。根、茎、叶均可作药用。《集韵.入声.缉韵》:「苙,药草,白芷也。」
    • 名词 猪圈。《孟子.尽心下》:「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 拼音:lì
    • 名词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  【组词】:「奴隶」、「皁隶」。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隶,贱属也,仆也。」
    • 名词 一种字体。即隶书。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由小篆减省而成。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隶延之。
    • 动词 附属。  【组词】:「隶属」。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宋.苏轼〈率子廉传〉:「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 动词 学习。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六出》:「俺将此词送到杜秋娘别院,隶习一番。」
    • 拼音:lì
    • 名词 恶疮。《礼记.月令》:「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 名词 瘟疫。《左传.哀公元年》:「在国,天有菑疠。」晋.杜预.注:「疠,疾疫也。」
    • 拼音:lì
    • 形容词 水流不顺畅。《说文解字.水部》:「沴,水不利也。」
    • 名词 恶气、灾病。唐.殷尧藩〈冬至酬刘使君〉诗:「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宋.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 拼音:lì
    • 名词 马槽,泛指马房。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 名词 同「栎」。唐.韩愈〈山石〉诗:「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 拼音:lì
    • 形容词 凶狠暴烈。  【组词】:「暴戾」。《北史.卷六三.苏绰传》:「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
    • 形容词 劲疾。《文选.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唐.李善.注:「戾,劲疾之貌。」
    • 动词 到达。《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唐.刘禹锡〈飞鸢操〉诗:「鹰隼仪形蝼蚁心,虽能戾天何足贵。」
    • 动词 违背。《淮南子.览冥》:「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
    • 名词 罪过。《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晋.杜预.注:「戾,罪也。」
    • 拼音:lì
    • 名词 可供比照或依据的标准。  【组词】:「惯例」、「体例」、「范例」、「史无前例」。
    • 动词 比类、比照。  【组词】:「以古例今」、「以此例彼」。
    • 副词 按规定的、照常的。  【组词】:「例行公事」。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岌〕山貌。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见“擽”。

    • 拼音:lì
    • 名词 植物名。壳斗科麻栎属,落叶乔木。枝灰色,皮孔隆起。叶狭长,互生,边缘锯齿粗大。果实椭圆而端尖。种子可食,木材不适建筑用。
    • 拼音:lì
    • 名词 地名。春秋时鲁地。《左传.僖公元年》:「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晋.杜预.注:「郦,鲁地。」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郦食其。
    • 拼音:lì
    • 名词 植物名。即马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须长而坚硬,叶条形,质硬无剑脊。叶可造纸,根可制为刷子,种子为止血药。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零上.释草》:「马薤,荔也。」疏证:「蠡、蔺、荔,一声之转,故张氏注子虚赋谓之马荔、马荔犹言马蔺也。荔,叶似薤而大,则马薤之所名也。」
    • 名词 参见「荔枝」条。
    • 拼音:lì
    • 动词 车轮辗过。《说文解字.车部》:「轹,车所践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当足见碾,值轮被轹。」三国吴.薛综.注:「足所蹈为碾,车所加为轹。」
    • 动词 欺凌。《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
    • 动词 用器具刮物,使其发声。《文选.张衡.西京赋》:「轹辐轻骛,容于一扉。」三国吴.薛综.注:「驭车欲马疾,以箠栎于辐,使有声也。」
    • 拼音:lì
    • 名词 配偶。  【组词】:「贤伉俪」。《左传.成公十一年》:「鸟兽犹不失俪。」
    • 形容词 成双成对的。  【组词】:「俪影」。
    • 形容词 文字成对偶、对仗的。  【组词】:「俪辞」、「俪句」。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踏着石头过水。

    • 拼音:lì
    • 参见「俐亮」、「俐落」等条。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枝〕a.常綠喬木,果實球形,果實外殼有瘤狀突起,熟時紫紅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b.這種植物的果實。均亦稱“離枝”、“丹荔”。

    • 拼音:lì

      (癧)

      lì ㄌㄧˋ

       ◎ 〔瘰(luǒ)~〕见“瘰”。

      详细解释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趩(chì)〕行走的样子。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动词 光临、来到。  【组词】:「莅临」、「莅会」。《国语.周语上》:「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以莅之。」《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形容词 参见「莅莅」条。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忧愁。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参见「猞猁孙」条。
    • 拼音:lì
    • 名词 小石头。《说文解字.石部》:「砾,小石也。」  【组词】:「沙砾」、「瓦砾」。唐.柳宗元〈袁家渴记〉:「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 拼音:lì
    • 名词 植物名。壳斗科板栗属,落叶乔木。叶作披针形,有锯齿,互生。夏日开花,花小,雌雄同株。果实为坚果,在囊状之壳斗内。其壳斗全面带刺,成熟后,则壳裂散出果实。种子可供食用。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栗融。
    • 动词 畏惧。通「栗」。《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曰使民战栗。」《汉书.卷六六.杨敞传》:「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 形容词 坚固。《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汉.郑玄.注:「栗,坚貌。」
    • 形容词 敬谨、戒慎。《书经.舜典》:「直而温,宽而栗。」唐.孔颖达.正义:「谓矜庄严。栗者,谨敬也。」
    • 形容词 威严。周.司马穰苴《司马法.严位》:「凡战之道,位欲严,政欲栗。」
    • 拼音:lì
    • 名词 粗的磨刀石。《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动词 磨利、磨治。《书经.费誓》:「砺乃锋刃,无敢不善。」《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
    • 动词 参见「砥砺」条。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蚌蛤一类的软体动物。古代用贝壳做刀鞘上的装饰。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又 liàn ㄌㄧㄢˋ

       1. 水流急。

       2. 〔倩~〕疾速。

       3. 水名。

    • 拼音:lì
    • 参见「茉莉」条。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怜~〕干净,无牵累,如“说的来藏头盖脚多~~。”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哩”,语气词。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同“莅”。

      详细解释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槤森岭而罗峰。”

    • 拼音:lì
    • 名词 米粒。《列子.汤问》:「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汉.刘桢〈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
    • 名词 颗粒状的东西。  【组词】:「砂粒」、「盐粒」。
    • 名词 量词。计算颗粒状物的单位。  【组词】:「一粒砂子」、「两粒药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 动词 进食、以米粮为食。《书经.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女子人名用字。

    • 拼音:lì
    • 参见「牡蛎」条。
    • 拼音:lì
    • 名词 用竹皮或竹叶编成,可以挡雨遮阳的帽子。  【组词】:「斗笠」、「竹笠」。《诗经.周颂.哀耜》:「其笠伊纠,其鎛斯赵。」汉.毛亨.传:「笠,所以御暑雨也。」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拼音:lì
    • 名词 糙米。《广韵.去声.泰韵》:「粝,麤米。」唐.韩愈〈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明史.卷三零九.李自成传》:「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 形容词 粗糙的。  【组词】:「粝饭」、「粝粮」。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其石质粗粝,洞形亦无曲折之致。」
    • 拼音:lì
    • 动词 鸟类高声鸣叫。  【组词】:「风声鹤唳」。《晋书.卷五四.陆机传》:「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一.风信》:「又饥鸢高唳,海雀惊飞,则踰日必风。」
    • 拼音:lì
    • 形容词 悲伤。《集韵.去声.霁韵》:「悷,檩悷,悲貌。」《楚辞.宋玉.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螇~〕见“螇2”。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方言,牲畜的舌头。亦称“脷子”。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丽”。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疫疾。

    • 拼音:lì
    • 参见「霹雳」条。
    • 拼音:lì
    • 动词 动、跳跃。《玉篇.足部》:「跞,动也。」唐.刘禹锡〈答柳子厚书〉:「气为干,文为支。跨跞古今,鼓行乘空。」
    • ,
    • 动词 超绝、优越。《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唐.李善.注:「卓跞,绝异也。」
    • 拼音:lì
    • 名词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傈僳族」条。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一種可作染料的草。

      (二)、[䓞草],即狼尾草。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寒冷。

    • 拼音:lì
    • 动词 责骂。《说文解字.网部》:「詈,骂也。」《书经.无逸》:「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楚辞.屈原.离骚》:「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 拼音:lì
    • 名词 病名。一种由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感染的肠道炎症。患者有强烈的腹泻及腹绞痛,解便频繁且稀薄,严重时便中有血,并伴随着电解质和水分的流失,而导致严重虚脱。也称为「痢疾」。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机~〕机关,如“刻木为鹤,大如小驷,羁辔中设~~,人或逼之,奋然飞动。”

       2. 弹奏琵琶等时拨动弦的东西。

      其它字义

      liè ㄌㄧㄝˋ

       1. 南烛树,落叶小乔木,叶卵形,革质,蒴果近球形。枝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毒。

       2. 古同“捩”,转动。

    • 拼音:lì
    • 动词 治理、研治。《说文解字.厂部》:「厤,治也。」《庄子.天下》:「厤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 名词 记载岁时的书籍。《玉篇.日部》:「历,古本作厤。」同「历」。南朝梁.鲍照〈河清颂〉:「素狐玄玉,聿肇符命;朴牛大螾,爰定祥厤。」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珕”。

    • 拼音:lì
    • 动词 光临、来到。  【组词】:「莅临」、「莅会」。《国语.周语上》:「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考中度衷以莅之。」《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形容词 参见「莅莅」条。
    • 拼音:lì
    • 动词 因恐惧而发抖。  【组词】:「战栗」、「不寒而栗」。《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唐.孟郊〈石淙〉诗十首之八:「古骇毛发栗,险惊视听乖。」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同“歴”。

    • 拼音:lì
    • 参见「溧水」条。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蒲草的穗轴。

       2. 山蒜。

       3. 山蒿。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古扶南国的一种食器。

       2. 意大利货币单位“里拉”的旧译。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凫而比凫小的鸟。

       2. 鸩的别称。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塞。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粗的磨刀石。《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 名词 疾病、灾祸。《诗经.大雅.瞻邛》:「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厉温,清代有厉鹗。
    • 动词 磨之使利。通「砺」。《荀子.性恶》:「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唐.柳宗元〈吊屈原文〉:「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鍼石而从之。」
    • 动词 勉励、激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 动词 奋起、振奋。《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 形容词 严肃、严格。《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唐.韩愈〈答尉迟生书〉:「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形容词 猛烈。  【组词】:「厉害」。《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 形容词 凶恶的。  【组词】:「厉鬼」。
    • ,
    • 名词 麻疯病。同「癞」。《战国策.秦策三》:「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 拼音:lì
    • 形容词 青绿色。《东观汉记.卷四.百官表》:「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古书上记载的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

       2. 大虾蟆。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历”。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同“曆”。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玉上纹彩排列有序的样子。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鬲的异体字。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蚸”。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急風;急風貌。

    • 拼音:lì
    • 动词 奋发、振作。《字汇.力部》:「励,勉力也。」《南史.卷二四.王韶之传》:「夙夜勤励,政绩甚美。」
    • 动词 劝勉、鼓舞。  【组词】:「鼓励」、「奖励」。《国语.吴语》:「请王励士,以奋其朋势。」
    • 名词 姓。如清代有励廷仪。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同“麗”。

    • 拼音:lì
    • 动词 经过。  【组词】:「历劫」、「历险」、「历尽沧桑」。
    • 动词 踰越。《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径庭历级,非礼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雁宕山日记》:「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 形容词 过去、已经过的。  【组词】:「历代」、「历届」、「历史」、「历年」。《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
    • 形容词 分明的、清晰的。  【组词】:「历历在目」、「往事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 名词 过去的经验。  【组词】:「学历」、「资历」、「履历」。
    • 副词 遍、尽。《周礼.夏官.量人》:「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唐.李商隐〈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拼音:lì
    • 名词 动物名。即翠鸟。鸟纲佛法僧目鸣禽类。体小,比麻雀稍大。头大,尾短。口喙直长,白颈红嘴,羽多青翠。多生活于湖沼水边的树林,以捕食鱼虾为生。因擅捕鱼,也称为「鱼狗」、「鱼虎」。《尔雅.释鸟》:「鴗,天狗。」晋.郭璞.注:「小鸟也,青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
    • 拼音:lì
    • 名词 推算岁时节气的方法。  【组词】:「时宪历」、「四分历」、「太初历」。《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 名词 记载年、月、日、节气等的书册。  【组词】:「日历」、「月历」。《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旧唐书.卷三二.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历。」
    • 名词 年代、寿命。《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周过其历,秦不及期。」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附屬,屬於:~屬。配~(從屬)。直~中央。

       2. 封建時代的衙役:~卒。皂~。徒~。

       3. 舊時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僕。

       4. 隸書,漢字的一種書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書。~字。漢~。

    • 拼音:lì
    • 参见「觱篥」条。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恶疮。《礼记.月令》:「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 名词 瘟疫。《左传.哀公元年》:「在国,天有菑疠。」晋.杜预.注:「疠,疾疫也。」
    • 拼音:lì
    • 名词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  【组词】:「奴隶」、「皁隶」。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隶,贱属也,仆也。」
    • 名词 一种字体。即隶书。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由小篆减省而成。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隶延之。
    • 动词 附属。  【组词】:「隶属」。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宋.苏轼〈率子廉传〉:「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 动词 学习。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六出》:「俺将此词送到杜秋娘别院,隶习一番。」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同“痢”。

      详细解释
    • 拼音:lì

      濿

      lì ㄌㄧˋ

       1. 古同“砅”,踏着石头过水。

       2. 渡水:“棹舟杭以横~兮。”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山)高。

      其它字义

      liè ㄌㄧㄝˋ

       ◎ 姓。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櫟”。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石声。

       2. 古同“历”。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日光强烈。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厉鬼,古人指尸体无人埋葬并无后人祭祀的鬼。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人名用字。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同“蛎”。

    • 拼音:lì

      lì ㄌㄧˊ

       ◎ 止火。

      其它字义

      liè ㄌㄧㄝˋ

       ◎ 火断。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果实像板栗。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白脊牛。

       2. 牛病。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形容词 美好、华美。  【组词】:「艳丽」、「天生丽质」。《楚辞.宋玉.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文选.扬雄.羽猎赋》:「丽哉!神圣,处于玄宫。」
    • 形容词 成双的。通「俪」。《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八丽一师。」汉.郑玄.注:「丽,耦也。」
    • 动词 附着。《易经.离卦.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夫战国交争,戎车竞驱,君若缀旒,人无所丽。」
    • ,
    • 参见「高丽」条。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粗的磨刀石。《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动词 磨利、磨治。《书经.费誓》:「砺乃锋刃,无敢不善。」《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
    • 动词 参见「砥砺」条。
    • 拼音:lì
    • 名词 植物名。壳斗科麻栎属,落叶乔木。枝灰色,皮孔隆起。叶狭长,互生,边缘锯齿粗大。果实椭圆而端尖。种子可食,木材不适建筑用。
    • 拼音:lì
    • 动词 滴下、洒落。《说文解字.水部》:「沥,水下滴沥也。」  【组词】:「呕心沥血」。《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厚以酒沥地为誓:『若负前言,在路盗贼杀戮,在水巨浪覆舟。』」
    • 动词 过滤使渗出。  【组词】:「沥酒」。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阿萨部多猎虫鹿,剖其肉,重叠之,以石压沥汁。」
    • 名词 水或酒的残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宋.欧阳修〈憎苍蝇赋〉:「杯盂残沥,砧几余腥。」
    • 拼音:lì
    • 状词 形容鸟类鸣叫的声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天台山日记》:「鹤巢于上,传声嘹呖。」
    • 拼音:lì
    • 名词 坑洞。《集韵.入声.锡韵》:「坜,坑也。」
    • 名词 地名用字。如台湾有中坜、内坜。
    • 拼音:lì
    • 参见「玓瓅」条。
    • 拼音:lì

      其它字义

      luò ㄌㄨㄛˋ

       ◎ 古均同“擽”。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葶~〕見“葶”。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糙米。《广韵.去声.泰韵》:「粝,麤米。」唐.韩愈〈山石〉诗:「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明史.卷三零九.李自成传》:「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 形容词 粗糙的。  【组词】:「粝饭」、「粝粮」。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其石质粗粝,洞形亦无曲折之致。」
    • 拼音:lì
    • 参见「牡蛎」条。
    • 拼音:lì
    • 名词 马槽,泛指马房。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 名词 同「栎」。唐.韩愈〈山石〉诗:「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 拼音:lì
    • 形容词 凶暴乖戾。《说文解字.弦部》:「盭,弼戾也。」清.段玉裁.注:「此乖戾正字。」《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
    • 形容词 绿色的。《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授,掌治其国。」唐.颜师古.注:「如淳曰:『盭,绿也,以绿为质。』」
    • 拼音:lì
    • 名词 小石头。《说文解字.石部》:「砾,小石也。」  【组词】:「沙砾」、「瓦砾」。唐.柳宗元〈袁家渴记〉:「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火的样子。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玉名。

       2. 古同“瓅”。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地名。春秋时鲁地。《左传.僖公元年》:「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晋.杜预.注:「郦,鲁地。」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郦食其。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名词 配偶。  【组词】:「贤伉俪」。《左传.成公十一年》:「鸟兽犹不失俪。」
    • 形容词 成双成对的。  【组词】:「俪影」。
    • 形容词 文字成对偶、对仗的。  【组词】:「俪辞」、「俪句」。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1. 〔~礋〕古代水田里用的破泥块的农具,像碌碡,有短齿。

       2. 〔礔~〕古同“霹雳”。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雌性獐子。

    • 拼音:lì

      yào ㄧㄠˋ

       ◎ 丝的色泽。

      其它字义

      lì ㄌㄧˋ

       ◎ 治丝。

    • 拼音:lì
    • 动词 车轮辗过。《说文解字.车部》:「轹,车所践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当足见碾,值轮被轹。」三国吴.薛综.注:「足所蹈为碾,车所加为轹。」
    • 动词 欺凌。《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
    • 动词 用器具刮物,使其发声。《文选.张衡.西京赋》:「轹辐轻骛,容于一扉。」三国吴.薛综.注:「驭车欲马疾,以箠栎于辐,使有声也。」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鶹(liú)〕黄鹂鸟。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动词 动、跳跃。《玉篇.足部》:「跞,动也。」唐.刘禹锡〈答柳子厚书〉:「气为干,文为支。跨跞古今,鼓行乘空。」
    • ,
    • 动词 超绝、优越。《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唐.李善.注:「卓跞,绝异也。」
    • 拼音:lì
    • 动词 折断。《集韵.去声.霁韵》:「攦,折也。」《庄子.胠箧》:「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 动词 甩、摇摆。《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三官茶罢,就要走。故意攦出两定银子来,都是五两头细丝。」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兽角锋利。

      其它字义

      lù ㄌㄨˋ

       ◎ 〔~得〕中国汉代县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佛教咒语用字。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 参见「轣辘」条。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a.巧言;b.言不明。

    • 拼音:lì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一)、[䟐趱]行走貌。盗行。

    • 拼音:lì
    • 名词 屋梁。《玉篇.木部》:「欐,梁栋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 拼音:lì
    • 形容词 云气旋转的样子。《荀子.赋》:「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
    • ,
    • 形容词 没有羽毛。《字汇.手部》:「攭,无毛羽貌。」
    • 拼音:lì
    • 参见「霹雳」条。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瓠勺。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lì ㄌㄧˋ

       ◎ 〔霖(lín)~〕雨下得不停的样子。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iè
    • 名词 行次。《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济,而未成列。」《礼记.丧大记》:「火三列,黼三列。」唐.孔颖达.正义:「列,行也。」
    • 名词 位次、职位。《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 名词 类。  【组词】:「这不在讨论之列。」、「他们公司开发出新系列的产品。」
    • 名词 量词。计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单位。  【组词】:「一列火车」、「营房前站着一列士兵。」
    • 名词 姓。如战国时有列御寇。
    • 动词 分解、分开。通「裂」。《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 动词 依次排比。  【组词】:「排列」、「陈列」、「列队」。晋.陶渊明〈咏荆轲诗〉:「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动词 安排、放入。  【组词】:「大家的意见均列入纪录。」
    • 形容词 各、众。  【组词】:「列国」、「列祖列宗」。《红楼梦.第六二回》:「我来了,全仗列位扶持。」
    • 副词 一一的。  【组词】:「列举」。
    • 拼音:liè
    • 动词 扭转。唐.韩愈〈送穷文〉:「捩手覆羹,转喉触讳。」
    • 动词 折断。唐.陆龟蒙〈引泉诗〉:「凌风捩桂柁,隔雾驰犀船。」
    • 名词 机器发动、拨转的关键。  【组词】:「机捩」。《封神演义.第四七回》:「拨回关捩头头看,看破虚空物物明。」
    • ,
    • 名词 弹琵琶所用的弦拨。《广韵.去声.霁韵》:「捩,琵琶拨也。」南朝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诗:「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 拼音:luè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luò
    • 参见「璎珞」条。
    • 拼音:luò
    • 名词 河川名。发源于今国内山东省济南市,东流为小青河,北流注入济水。
    • ,
    • 名词 湖泊。通「泊」。《大宋宣和遗事.亨集》:「直奔梁山泺上。」
    • ,
    • 上述[二]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qì
    • 动词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  【组词】:「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名词 眼泪。  【组词】:「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 拼音:sà
    • 状词 形容风声。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动词 狂风掀扯物体。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八出》:「梦初回,燕尾翻风,乱飒起湘帘翠。」
    • 动词 衰落。南朝梁.陆倕〈思田赋〉:「岁聿忽其云暮,庭草飒以萎黄。」
    • 拼音:shí
    • 动词 损耗、亏损。  【组词】:「侵蚀」、「腐蚀」、「蚀本」。宋.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诗:「精铜不蠹蚀,肉好钩婉全。」
    • 动词 消失、损缺。  【组词】:「日全蚀」、「月偏蚀」。
    • 拼音:shuò
    • 动词 熔化。  【组词】:「烧铄」、「众口铄金」。
    • 动词 消损、削弱。《战国策.秦策五》:「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宋.陆游〈晨起对镜〉诗:「朱颜岂是一朝去,暗铄潜销五十年。」
    • 动词 锻链。《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 形容词 美好光明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汉.毛亨.传:「铄,美也。」
    • 形容词 光亮闪耀的样子。通「烁」。  【组词】:「震古铄今」。
    • 拼音:wèi
    • 名词 所在的地方。  【组词】:「方位」、「座位」。《左传.成公十七年》:「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
    • 名词 官职。  【组词】:「不计名位」。《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名词 等级。  【组词】:「爵位」、「体位」。《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四曰禄位,以驭其士。」
    • 名词 事物的准则。  【组词】:「单位」、「本位」。
    • 名词 对人的尊称。  【组词】:「诸位」、「列位」、「几位长辈」。《水浒传.第一九回》:「我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
    • 名词 量词。计算人数的单位。多含敬意。  【组词】:「十位客人」、「五位老师」。
    • 动词 处、在。  【组词】:「中国位于亚洲的东南方。」《列子.天瑞》:「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 动词 安排。参见「位置」条。
    • 拼音:zhuó
    • 动词 联、缀。《说文解字.叕部》:「叕,缀联也。」
    • 形容词 短浅。《淮南子.人间》:「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 谜语 | 字典 | 词典 | 拼音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