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míng āi
繁体字:鳴哀 意思:(鸣哀,鸣哀) 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宋·范成大《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诗:“有顷飘骤过,滩声独鸣哀。” ▶宋·陆游《寒夜》诗:“吟苦虫催织,鸣哀雁断行。” ▶明·冯梦龙《情史•小青》:“然小六娘竟期相俟,不忧无伴。附呈一绝,亦是鸟死鸣哀!” 解释:1.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造句:星稀疏而月明,鸟孤单而鸣哀。千里鸣哀角,荒荒动戍楼。柏乌与城乌,两处休鸣哀。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附呈
首字母缩写:ma
【拼音】míngāi
【包含鸣哀的诗词】
《石经洞》
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