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pī lín
繁体字:披鱗 意思:(披鳞,披鳞) 比喻犯颜直谏,触怒帝王。 ▶唐·皇甫澈《赋四相诗•中书令钟绍京》:“谋猷叶圣朝,披鳞奋英节。” ▶明·袁宗道《封知县刘公墓志铭》:“夕郎矫矫,名重披鳞。” ▶明·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披鳞蹈镬,朝士夺色。”参见“批逆鳞”。
造句: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状。肠子变成一条满身披鳞甲的大蛇。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体长圆柱形,头上披鳞。
首字母缩写:pl
【拼音】pīlín
【包含披鳞的诗词】
《赋四相诗·中书令钟绍京》
景龙仙驾远,中禁奸衅结。 谋猷叶圣朝,披鳞奋英节。 青宫阊阖启,涤秽氛沴灭。 紫气重昭回,皇天新日月。 从容庙堂上,肃穆人神悦。 唐元佐命功,辉焕何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