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p是什么意思 pi的汉字 pi第一声有什么字

pi第一声有什么字(pī)

    • 拼音:pī
    • 形容词 大。《书经.大禹谟》:「嘉乃丕绩。」《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
    • 动词 遵奉、秉持。《文选.班固.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 连词 乃。《书经.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丕郑。
    • 拼音:bà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èi
    • 名词 被子。睡眠时盖在身上的东西。《楚辞.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被瞻、吴国有被离。
    • 动词 覆盖。《楚辞.宋玉.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 动词 蒙受、遭遇。《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战国策.齐策四》:「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 动词 及,达到。《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 动词 配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 副词 因为《水浒传.第五回》:「被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
    • 助词 表被动性,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  【组词】:「被选」、「被害」。《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 ,
    • 动词 分散。通「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动词 加衣于身而不束带。通「披」。《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
    • 拼音:bī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ǐ
    • 「秕」的异体字。
    • 拼音:bì

      bì ㄅㄧˋ

       ◎ 心怀奸诈。

      其它字义

      pī ㄆㄧˉ

       1. 恐惧。

       2. 忧愁。

    • 拼音:b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ì

      pī ㄆㄧˉ

       ◎ 旌旗披靡。

      其它字义

      bì ㄅㄧˋ

       1. 旌旗。

       2. 衣服貌。

    • 拼音:bì
    • 名词 君主。《书经.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 动词 徵召。《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 动词 驱除、屏除。  【组词】:「辟邪」。《楚辞.屈原.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汉.王逸.注:「扫除之也。」明.陈继儒《李公子传》:「忽有执公子衣者曰:『愿辟人,臣有所言,公子不忆于陵时乎?』」
    • 动词 躲开、回避。通「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 ,
    • 名词 法度、刑法。  【组词】:「大辟」。《诗经.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汉.毛亨.传:「辟,法也。」汉.桓宽《盐铁论.周秦》:「故立法制辟,若临万仞之壑。」
    • 名词 荒远幽隐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小学处辟,其霸何也?』」
    • 动词 开拓。通「辟」。《诗经.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动词 排除、驳斥。通「辟」。  【组词】:「辟除」、「辟谣」、「辟邪说」。
    • 动词 比喻。通「譬」。《荀子.王霸》:「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动词 捶胸。通「擗」。《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动词 偏颇、偏私。《管子.任法》:「卿相不得翦其私,群臣不得辟其所亲爱。」
    • 形容词 乖僻、偏邪。通「僻」。《庄子.秋水》:「行殊乎俗,不多辟异。」《礼记.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ù

      bù ㄅㄨˋ

       ◎ 见“钚”。

    • 拼音:fè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fǒu

      fǒu ㄈㄡˇ

       ◎ 女子仪态美好。

      其它字义

      pēi ㄆㄟˉ

       ◎ 古同“胚”。

      其它字义

      pī ㄆㄧˉ

       ◎ 古同“邳”,古国名。

    • 拼音:fù

      基本字义

      fù(ㄈㄨˋ)

      (一)、髮貌。頭髮。

    • 拼音:huài
    • 动词 损毁。  【组词】:「破坏」、「我一不小心把门撞坏了。」
    • 动词 腐烂。  【组词】:「腐坏」、「这些菜搁到明天就会坏掉。」
    • 形容词 阴险、狡诈。  【组词】:「你别与我使坏心眼儿。」
    • 形容词 不好的。  【组词】:「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
    • 副词 极。  【组词】:「气极败坏」、「忙了一整天,真把我累坏了。」
    • ,
    • 动词 毁。《汉书.卷三零.艺文志》:「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
    • 拼音:mì

      pī ㄆㄧˉ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其它字义

      mì ㄇㄧˋ

       ◎ 古地名。

    • 拼音:pēi
    • 名词 一堆山丘。《尔雅.释山》:「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 名词 未经烧炼的砖瓦陶器。本作「坏」。  【组词】:「陶坯」、「瓦坯」、「坏坯」。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pēi

      pī ㄆㄧˉ

       ◎ 披。

      其它字义

      pēi ㄆㄟˉ

       ◎ 用两手捧。

    • 拼音:péi
    • 名词 地名。商汤左相仲虺的封地。故址位于国内山东省滕县以南。
    • 名词 参见「邳县」条。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邳郑。
    • 形容词 大。通「丕」。《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棂槛邳张,钩错矩成。」唐.李善.注:「邳 或为丕。孔安国尚书传曰:『丕,大也。』」
    • 拼音:péi
    • 动词 滋养,在植物根部加上泥土和肥料。  【组词】:「栽培」、「培育」。《礼记.中庸》:「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士》:「熟有耰也,必务其培。」
    • 动词 增补修治。《礼记.丧服四制》:「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
    • 名词 屋后的墙。《淮南子.齐俗》:「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汉.高诱.注:「培,屋后墙也。」
    • 名词 为保护植物或墙堤等,在基部堆上泥土,以防倒塌的措施。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 ,
    • 名词 坟墓、小土丘。汉.扬雄《方言.卷一三》:「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培。」
    • 名词 田侧。《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士》:「高培则拔。」汉.高诱.注:「培,田侧也。」
    • 拼音:pé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pé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pèi
    • 名词 下裳,即裙子。汉.扬雄《方言.卷四》:「裙,陈魏之间谓之帔。」
    • 名词 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无袖衣饰,即今之披肩。汉.刘熙《释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红楼梦.第五回》:「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 拼音:pī
    • 参见「伾伾」条。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同“伾”。

       2. 通“背”(bèi)。

       3. 同“不”。

    • 拼音:pī
    • 名词 上级回覆下级且有所评论的公文。《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看了这批,那头上的火直冒了有十几丈,随即写呈到府里去告。」
    • 名词 附注在文件或书籍上的评语。  【组词】:「眉批」。
    • 名词 棉麻等在未捻成线或绳时的细缕。  【组词】:「麻批」、「线批」。
    • 名词 量词。计算成群的人或物品的单位。  【组词】:「一批旅客」、「三大批木材」。
    • 动词 用手击打。《左传.庄公十二年》:「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
    • 动词 触碰、攻击。  【组词】:「批亢捣虚」。《战国策.燕策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 动词 排除、排解。《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治乱强兵,批患折难。」
    • 动词 分开、分解。  【组词】:「把财产批成两部分。」
    • 动词 在文件或文章上直接注明意见和评断。  【组词】:「批可」、「批阅」、「批准」。
    • 动词 判断、评论。  【组词】:「批评」、「批判」。
    • 动词 一种烹饪刀法。横面薄削。元.关汉卿《望月亭.第三折》:「这鱼不宜那水煮油煎,则是那薄批细切。」
    • 动词 大量买卖。  【组词】:「批货」、「批发」。《镜花缘.第三二回》:「这个货单拿到大户人家,不过三两日就可批完。」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火。

    • 拼音:pī
    • 动词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  【组词】:「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 动词 打开、翻开。  【组词】:「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动词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 动词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 动词 分散、散开。  【组词】:「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 (00647)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pī
    • 名词 狸子。《集韵.平声.脂韵》:「狉,狸子。」
    • 副词 参见「狉狉」条。
    • 拼音:pī
    • 名词 织布时,经纬线没织好的地方。引申为错误。  【组词】:「纰缪」、「纰漏」。
    • 形容词 布帛等织品线或接缝处脱散。  【组词】:「线纰了」。
    • ,
    • 名词 衣冠的缘饰。《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 动词 在衣冠或旗帜边缘绣上花边。《诗经.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猖狂;飞扬跋扈。

    • 拼音:pī
    • 名词 织布时,经纬线没织好的地方。引申为错误。  【组词】:「纰缪」、「纰漏」。
    • 形容词 布帛等织品线或接缝处脱散。  【组词】:「线纰了」。
    • ,
    • 名词 衣冠的缘饰。《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 动词 在衣冠或旗帜边缘绣上花边。《诗经.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 拼音:pī
    • 名词 一种壳中有二米的黑黍。《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唐.孔颖达.正义:「秬是黑麦之大名,秠是黑麦之中有二米者,别名之为秠。」
    • 拼音:pī
    • 名词 (arsenic, As)化学元素。原子序33。非金属元素之一,为灰色有光的结晶体,可作 药用,有剧毒。砒的最大来源是一种叫做砷黄铁矿的矿石,此外,也可从提炼金、银 铜矿产生而作「砷」。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谬误;错误。

      其它字义

      pǐ ㄆㄧˇ

       ◎ 谨慎。

      详细解释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耕地。

       2. 小高。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田税,田租。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古同“铍”,古兵器,形如刀而两边有刃。

       2. 熔化:~金。~银。

       3. 旌旗名。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破裂。

       2. 分析。

       3. 古代一种农具名。

       4. 剑身出现的文采。

      其它字义

      zhāo ㄓㄠˉ

       ◎ 炼铜的初次生成物。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幼狸。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圆鉟。

    • 拼音:pī
    • 名词 黄白杂毛的马。《诗经.鲁颂.駉》:「有骓有駓,有騂有骐。」汉.郑玄.笺:「黄白杂毛 曰駓。」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髵(ér)〕(猛兽鬃毛)竖起的样子。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啪〕象声词,形容爆裂或拍打的声音,如“~~的枪声”。

       2. 〔~里啪啦〕象声词,形容爆裂或拍打的连续声音。

      详细解释
    • 拼音:pī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即“大鱯”。

      详细解释
    • 拼音:pī
    • 动词 用刀斧等从纵面将物体破开。  【组词】:「劈柴」、「劈成两半」、「直劈而下」。唐.白居易〈浔阳三题˙溢浦竹〉诗:「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宋.乐雷发〈乌乌歌〉:「请君为我焚却离骚赋,我亦为君劈碎太极图。」
    • 动词 雷电击毁。  【组词】:「天打雷劈」。
    • 动词 朝着、对着。  【组词】:「劈面」、「劈头」。《水浒传.第三八回》:「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出去,淋那酒保一身。」
    • ,
    • 参见「劈柴」条。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锄。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古同“鈚”,一种较宽较薄较长的箭头:“武将齐贯~。”

       2. 古酒器,形似壶,敞口,短颈,鼓腹扁圆。

       3. 犁刃。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朴〕急速。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 古同“霹”。

    • 拼音:pī

      pī ㄆㄧˉ

       1. 古同“霹”。

       2. 古同“劈”,破开。

    • 拼音:pī
    • 名词 一种箭镞。《集韵.平声.齐韵》:「《方言》:『箭镞广长而薄鎌谓之錍。』或作鈚、鎞。」
    • 名词 箭镞形的刀。古代医生用来治疗眼疾的手术用具。明.张自烈《正字通.金部》:「《方书》:『刀似箭镞者曰鎞。』《涅盘经》:『有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鎞刮其眼膜。』」《北史.卷八四.孝行传.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
    • ˋ bì(00340)
    • ,
    • 名词 钗。《集韵.平声.齐韵》:「鎞,钗也。」《全唐诗.卷八零六.寒山诗三零三首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
    • 名词 古代用来治眼病的器械。《北史.卷八四.孝行传.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
    • 拼音:pī
    • 名词 参见「霹雳」条。
    • 动词 雷击劈折。  【组词】:「电击雷霹」。唐.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 拼音:pí
    • 参见「枇杷」条。
    • 拼音:pí
    • 名词 (beryllium, Be)化学元素。原子序 4。硷土金属元素之一。色白,有延展性,是最 轻的金属之一,铍铝合金,质坚而轻,应用于飞机、火箭的制造。X射线透入性高, 可用以制造X射线管,受α质点撞击时可产生中子,也用在原子能工业中。但产量很少,不敷需求。
    • ,
    • 名词 针砭用的长针。《说文解字.金部》:「铍,大鍼。」清.段玉裁.注:「玄应曰:『医家用以破痈。』」
    • 名词 一种两边有刃而用刀鞘套着的剑。《说文解字.金部》:「一曰剑而刀装者。」清.段玉裁.注:「剑两刃,刀一刃,而装不同。实剑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铍。」
    • 名词 长矛。汉.扬雄《方言.卷九》:「锬谓之铍。」晋.郭璞.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
    • 拼音:pí
    • 名词 箭头较薄而阔,箭杆较长的箭。唐.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pí
    • 名词 (beryllium, Be)化学元素。原子序 4。硷土金属元素之一。色白,有延展性,是最 轻的金属之一,铍铝合金,质坚而轻,应用于飞机、火箭的制造。X射线透入性高, 可用以制造X射线管,受α质点撞击时可产生中子,也用在原子能工业中。但产量很少,不敷需求。
    • ,
    • 名词 针砭用的长针。《说文解字.金部》:「铍,大鍼。」清.段玉裁.注:「玄应曰:『医家用以破痈。』」
    • 名词 一种两边有刃而用刀鞘套着的剑。《说文解字.金部》:「一曰剑而刀装者。」清.段玉裁.注:「剑两刃,刀一刃,而装不同。实剑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铍。」
    • 名词 长矛。汉.扬雄《方言.卷九》:「锬谓之铍。」晋.郭璞.注:「今江东呼大矛为铍。」
    • 拼音:pí

      pí ㄆㄧˊ

       ◎ 见“鲏”。

    • 拼音:pì
    • 动词 开垦。  【组词】:「开天辟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
    • 动词 驳斥、摒除。  【组词】:「辟谣」。《荀子.解蔽》:「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 拼音:piě

      piě ㄆㄧㄝˇ

       ◎ 〔~蓝〕二年生草本植物,茎扁球形,可食(“蓝”读轻声)。

      详细解释
    • 拼音:wù
    • 参见「痦子」条。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 谜语 | 字典 | 词典 | 拼音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