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róng dí
繁体字:戎狄 意思:亦作“戎翟”。 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韦昭注:“翟,或作狄。”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汉书•匈奴传下》:“萧望之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闻三代以还, 解释:1.亦作"戎翟"。
2.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详细释义:旧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左传?闵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似]蛮夷
造句:又《左传?襄四年》戎狄荐居。遭夏氏世衰,失官奔戎狄之间。几十个戎狄国先后归服了秦国。或西避于戎狄,或载歼于妖孽。
首字母缩写:rd
【拼音】róngdí
【用戎狄造句】
1、 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戎狄开头的诗词】
《读真西山奏疏》
戎狄从来不可凭,谁令汉祖议和亲。 连衡休易从游说,厝火当忧卧积薪。 黯在淮南谋自寝,亮亡司马志方伸。 本强始见遐冲折,信是经纶直要人。
【包含戎狄的诗词】
《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