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ǎ xī
繁体字:灑淅 意思:(参见洒淅)
1.寒颤貌。 ▶《素问•刺疟》:“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2.畏惧不安貌。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髮洒淅。”按,《新唐书•李德裕传》作“每 解释:1.寒颤貌。
2.畏惧不安貌。 详细释义:1.寒冷。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七?调经论:『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 2.悚然惧怯。资治通鉴?卷二四六?唐纪六十四?唐武宗会昌六年:『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发洒淅。』
造句:
首字母缩写:sx
【拼音】sǎxī
【包含洒淅的诗词】
《题画》
绣壁崚嶒森怪立,虬松夭矫相攫执。 修髯怒甲争奋跃,洒淅疑乘风雨入。 茑萝蒙密昼长阴,云气淋漓晴亦湿。 复涧兼藏嵌窦深,空林恍听涛声急。 在谷幽人不可招,白日此中容易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