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sàn zǐ
繁体字:散子 意思:I
1.撒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胡麻》:“漫种者,先以耧耩,然后散子。”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葵》:“早种者,必秋耕。十月末,地将冻,散子劳之,人足践踏之乃佳。” 2.太平天国军队称枪弹为“散子”。 ▶清·无名氏《虏在目中》:“炮子为‘铅码’,枪子为‘散子’。” II
解释:1.撒种。
2.太平天国军队称枪弹为"散子"。
造句:散子带脆,软中有硬,堪称佳食。中带有算术性质的一类离散子群。、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芝麻糊、糖芋艿,油氽散子
首字母缩写:sz
【拼音】sànzǐ
【包含散子的诗词】
《织图二十四首·蚕蛾》
蛾初脱缠缚,如蝶栩栩然。 得偶粉翅光,散子金粟圜。 岁月判悠悠,种嗣期绵绵。 送蛾临远水,早归属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