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à sàn
繁体字:罷散 意思:(罢散,罢散) I
1.遣散。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 2.谓结束。 ▶宋·苏辙《罢散青词》:“请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宁殿罢散明堂礼毕道场,设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II 疲敝散漫。 ▶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 解释:1.遣散。
2.谓结束。 详细释义:疲困散乱。汉?贾谊?过秦论:『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
造句:秋七月丁巳,罢散骑奏举郎。说三日三宿,从今日起,后日罢散。晨钟初罢散朝归,车马殷填照城郭。”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
首字母缩写:bs
【拼音】bàsàn
【包含罢散的诗词】
《湘江晓望》
笙歌欢罢散离筵,水色朦胧蘸宿烟。 山响疏钟何处寺,火光收钓下滩船。 微云过岛侵微月,古岸平江浸远天。 归梦已阑风色动,孤帆仍要住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