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色役

读音:sè yì

繁体字:色役

意思: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唐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僕役的一种差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李常侍·骘廉察江西,特与放乡里之役,盲俗互有论列。
  ▶骘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任涛耳。’”宋·欧阳修《相度并县牒》:“﹝三县﹞地居僻远,户口凋零,全少词讼盗贼,逐县虚占令佐及诸色公人色役。”

解释:1.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唐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造句:唐代色役一辞开元后始普遍使用。监察御史宇文融请急察色役伪滥。开元二十二年减诸司色役十二万馀人。开元九年?曾令宇文融检查色役

首字母缩写:sy

【拼音】

上一篇
色散
下一篇
色容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