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y是什么意思 yi的汉字 yi第四声有什么字

yi第四声有什么字(yì)

    • 拼音:ài
    • 名词 参见「艾草」条。
    • 名词 比喻老人、年长的人。《史记.卷四.周本纪》:「瞽史教诲,耆艾修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凡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
    • 名词 美好、漂亮的人。《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六出》:「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
    • 名词 姓。如清代有艾元征。
    • 动词 尽、断绝、停止。  【组词】:「方兴未艾」。《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左传.哀公二年》:「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艾也。」
    • 动词 培养、养育。《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艾此后。」
    • ,
    • 通「乂」。
    • 拼音:ài

      ài ㄞˋ

       ◎ 记人;记物。

      详细解释
    • 拼音:ài

      ài ㄞˋ

       1. 说话不流畅。

       2. 欺骗;嘲弄。

    • 拼音:chà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chì
    • 动词 渡过、超越。《玉篇.足部》:「跇,超踰也。」《史记.卷二四.乐书》:「聘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ch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dié
    • 动词 轮流、更替。  【组词】:「更迭」。《诗经.邶风.柏风》:「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 动词 止。《水浒传.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 动词 及、达到。宋.吴文英〈瑞鹤仙.泪荷抛碎璧〉词:「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董西厢.卷二》:「一个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 副词 交替、轮流。《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 副词 屡次、接连。  【组词】:「迭遭挫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
    • 拼音:dié
    • 动词 太阳过午西斜。《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诸客奔走市价,至日昳皆会。」
    • 名词 太阳偏西的时刻。清.徐珂《清稗类钞.艺术类.傅青主善书画》:「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始罢席。」
    • ,
    • 参见「昳丽」条。
    • 拼音:dié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è
    • 同「扼」。
    • 拼音:gē

      gē ㄍㄜˉ

       ◎ 〔~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垯”均读轻声)。

      详细解释
    • 拼音:gē
    • 参见「疙瘩」、「疙瘩汤」等条。
    • 拼音:gé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huò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í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ǐ
    • 名词 腿、脚胫。唐.元稹〈蜘蛛诗.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
    • ,
    • 动词 刺、触、顶住。《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 ,
    • 形容词 倾斜不平。通「崎」。《文选.左思.魏都赋》:「山阜猥积而踦。」
    • 拼音:lì
    • 名词 古代称地位卑贱或供人役使的人。  【组词】:「奴隶」、「皁隶」。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隶,贱属也,仆也。」
    • 名词 一种字体。即隶书。相传为秦代程邈所创,由小篆减省而成。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隶延之。
    • 动词 附属。  【组词】:「隶属」。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宋.苏轼〈率子廉传〉:「晚隶南岳观为道士。」
    • 动词 学习。明.汤显祖《紫箫记.第六出》:「俺将此词送到杜秋娘别院,隶习一番。」
    • 拼音:mèi
    • 名词 衣袖。  【组词】:「连袂前往」。《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唐.白居易〈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拼音:náo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ní
    • 名词 古代大车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插销。《说文解字.车部》:「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也。」清.段玉裁.注:「辕与衡相接之关键也。」《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乘辂而歌,倚輗而听之。」
    • 拼音:nǐ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长毛兽。猪。狸子。

    • 拼音:nǐ
    • 动词 僭越、超过。  【组词】:「僭儗」。《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出称警,入言跸,儗于天子。」《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武德四年,始着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儗上。」
    • 动词 比拟。通「拟」。《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儗于巴蜀。」
    • 动词 摹仿、仿照。《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下.高骈传》:「新声度曲,以儗钧天。」宋.陆游〈秋晚岁登戏作〉诗:「菊花香满把,聊得儗陶潜。」
    • 拼音:nǐ
    • 形容词 众多。《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 拼音:nǐ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niàn

      yì ㄧˋ

       ◎ 古同“意”。

      其它字义

      niàn ㄋㄧㄢˋ

       ◎ 古同“念”。

    • 拼音:niè
    • 动词 多话。通「讘」。《说文解字.品部》:「喦,多言也。」清.段玉裁.注:「此与言部讘音义皆同。」《玉篇.品部》:「喦,曳喦,争言也。」
    • ,
    • 名词 地名。春秋时代约在宋、郑两国之间。
    • 拼音:niè

      niè ㄋㄧㄝˋ

       1. 木楔:“直以指牙,牙得则无~而固。”

       2. 测日影的标杆。

       3. 门中央竖立的短木:“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

       4. 古同“臬”,箭靶子的中心。

      详细解释
    • 拼音:p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piě
    • 名词 一左撇的笔画。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qí

      qí ㄑㄧˊ

       ◎ 古同“崎岖”,山路弯曲不平。

      其它字义

      yī ㄧ

       1. 〔~氏阪〕古阪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

       2. 不正。

       3. 梯子

    • 拼音:qí
    • 名词 鱼酱。《说文解字.鱼部》:「鮨,鱼?酱也,出蜀中。」《尔雅.释器》:「肉谓之羹,鱼谓之鮨。」
    • 拼音:qì

      yì ㄧˋ

       ◎ 厌烦:“数~食饮。”

      其它字义

      qì ㄑㄧˋ

       ◎ 〔~憎(zēng)〕可爱,如“思量模样~~儿,恶又怎生恶?”

    • 拼音:q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qín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rì

      rì ㄖˋ

       ◎ 贴身的内衣。

    • 拼音:sè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shè
    • 动词 用推力或弹力等送出弓箭、炮弹或某种物体。  【组词】:「发射」、「注射」、「扫射」、「喷射」。
    • 动词 猜度、猜测。  【组词】:「金银铜铁射一地名。」
    • 动词 用言语文字暗示或中伤。  【组词】:「影射」。《资治通监.卷一四.汉纪六.文帝前六年》:「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动词 光线映照。  【组词】:「反射」、「折射」、「光芒四射」。
    • 名词 有关放箭技能的训练。《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
    • 动词 放箭使中目标物。《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
    • 参见「无射」条。
    • ,
    • 参见「射干」、「仆射」等条。
    • 拼音:shī
    • 动词 丢掉、遗落。  【组词】:「丧失」、「遗失」、「失而复得」、「失魂落魄」。
    • 动词 错过、纵放。  【组词】:「错失良机」、「机不可失」。
    • 动词 找不到。  【组词】:「迷失方向」。《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 动词 违背、不合乎。  【组词】:「失常」、「失态」、「失礼」。
    • 名词 错误。  【组词】:「过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拼音:shī
    • 动词 实行、推行。  【组词】:「无计可施」、「恩威并施」。
    • 动词 给予。  【组词】:「施比受更有福」。《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宋.钱公辅〈义田记〉:「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 动词 加。  【组词】:「施压」、「薄施脂粉」。《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大宗师》:「利泽施乎万世。」
    • 动词 设置、安置。《隋书.卷四十.宇文恺传》:「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水分两派来,一东南,一西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
    • 名词 恩惠、德泽。  【组词】:「受施慎勿忘」。《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施雠。
    • ,
    • 动词 及、延及。《诗经.大雅.皇矣》:「施于孙子。」《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 动词 移动、变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唐.杨倞.注:「施,读曰移。 」《史记.卷一零三.万石君传》:「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
    • ,
    • 副词 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着走路。《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遍中学无与立谈者。」汉.赵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 副词 参见「施施」条。
    • 拼音:shí
    • 名词 吃的东西。  【组词】:「粮食」、「面食」、「素食」、「节衣缩食」。
    • 名词 生计、俸禄。《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词 吃、吃饭。  【组词】:「食髓知味」、「发愤忘食」、「废寝忘食」。《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动词 嚐到、承受。  【组词】:「自食恶果」。《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下》:「广阿之廑,食厥旧德。」《宋史.卷三八六.范成大传》:「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 动词 消耗、亏损。通「蚀」。《易经.丰卦.彖曰》:「日中则昊,月盈则食。」
    • 动词 违背、背弃。参见「食言」条。
    • ,
    • 动词 拿食物给人或牲畜吃。同「饲」。《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唐.韩愈〈杂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名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读为(ㄌㄧˋ ㄧˋ ㄐㄧ)。
    • 拼音:sh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shì
    • 名词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简称。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十千天子,新朝帝释之宫。」
    • 名词 泛称佛教。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下.滇游日记九》:「他处皆释盛于道,而此独反之。」
    • 名词 姓。如南朝梁有释道安。
    • 动词 解说、说明。  【组词】:「解释」、「注释」、「诠释」。
    • 动词 解除、消散。  【组词】:「释怀」、「冰释」、「如释重负」、「尽释前嫌」。《国语.晋语四》:「遂伐曹、卫,出谷戍,释宋围。」
    • 动词 放开、赦免。  【组词】:「释放」、「开释」、「保释」。汉.王充《论衡.变虚》:「方伯闻其言,释其罪,委之去乎?」
    • 动词 放弃、舍去。《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农夫释耒,工女下机。」
    • 动词 脱下。  【组词】:「释甲」。《汉书.卷六八.霍光传》:「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唐.颜师古.注:「释,谓解脱也。」
    • 拼音:shú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sī

      yì ㄧˋ

       ◎ 〔~鲡〕古书上说的一种鱼。

      其它字义

      sī ㄙˉ

       ◎ 日本对乌贼类干制品的总称。

    • 拼音:tú

      yì ㄧˋ

       ◎ 道路。

      其它字义

      tú ㄊㄨˊ

       ◎ 古同“途”,路途。

    • 拼音:xī

      yì ㄧˋ

       ◎ 古同“义”。

      其它字义

      xī ㄒㄧˉ

       ◎ 〔~阳〕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内黄县西南。

    • 拼音:xī

      xī ㄒㄧˉ

       ◎ 干貌。

      其它字义

      yì ㄧˋ

       ◎ 古同“焲”,火光。

    • 拼音:xī
    • 叹词 对可恶、可惜的事情所发出的叹息声。《说文解字.言部》:「诶,可恶之辞。」《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在予小子,勤诶厥生。」唐.颜师古.注:「诶,叹声。」
    • 副词 大声狂笑的。《楚辞.屈原.大招》:「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
    • ,
    • 叹词 表示答应的意思。  【组词】:「诶!我在这里。」
    • 叹词 表示招呼的意思。  【组词】:「诶!你在那里?」
    • 拼音:xì
    • 名词 傍晚、日落时分。  【组词】:「朝不保夕」。《周礼.天官.宫正》:「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
    • 名词 泛指夜晚。  【组词】:「终夕不寐」、「一夕长谈」。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出》:「此夕欢娱,风清月朗,笑他梦雨暗高唐。」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拼音:xiè
    • 动词 液体或气体排出、漏出。  【组词】:「排泄」。《汉书.卷二九.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
    • 动词 透露、露出。  【组词】:「泄露」、「泄密」。《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卞喜知事泄,大叫:『左右下手!』」
    • 动词 发散。  【组词】:「泄恨」、「泄愤」。
    • 名词 中医上指肌肉失去收缩功能的症状。汉.张机《匮要略方论.卷上.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乌头汤》:「筋伤则缓,名曰泄。」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泄柳。
    • ,
    • 参见「泄沓」、「泄泄」等条。
    • 拼音:xiè
    • 动词 液体排放、气体散逸。  【组词】:「泄洪」、「瓦斯外泄」。
    • 动词 发散、发抒。  【组词】:「泄恨」、「发泄」。《聊斋志异.卷八.梦狼》:「我等来,为一 邑之民泄冤愤耳。」
    • 动词 透露、露出。  【组词】:「泄密」、「泄底」、「泄露」。
    • ,
    • 参见「泄泄」条。
    • 拼音:xiè

      yì ㄧˋ

       ◎ 古同“枻”。

      其它字义

      xiè ㄒㄧㄝˋ

       ◎ 古同“枻”。

    • 拼音:xiè
    • 名词 拘系用的绳索。《韩非子.说疑》:「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绁绁缠索之中。」《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 动词 拘系、捆绑。《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 拼音:xiè
    • 动词 除去污泥。《易经.井卦.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太平广记.卷四二三.崔道枢》:「因井渫,得鲤鱼一头长五尺。」
    • 动词 分散、发散。汉.鼂错〈论贵粟疏〉:「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 动词 停歇、止息。《文选.曹植.七启》:「于是为欢未渫,白日西颓。」
    • 名词 污浊、污秽。《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唐.韩愈〈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人去渫污,气益苏。」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渫升。
    • 拼音:xiè
    • 名词 拘系牵引用的绳索、缰绳。同「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羁絏,从君巡于天下。」
    • 拼音:xǔ

      yì ㄧˋ

       ◎ 蜂房。

      其它字义

      xǔ ㄒㄩˇ

       1. 虫名。

       2. 虫飞。

    • 拼音:xù
    • 名词 田间的水道。《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左传.襄公十年》:「子驷为田洫。」
    • 名词 泛指沟渠。  【组词】:「沟洫」。《文选.鲍照.芜城赋》:「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
    • 名词 护城河。《文选.张衡.西京赋》:「经城洫,营郭郛。」
    • 动词 虚、空出。《管子.小称》:「满者洫之,虚者实之。」
    • 动词 败坏。《庄子.则阳》:「所行之备而不洫。」
    • 拼音:xuē

      xuē ㄒㄩㄝˉ

       1. 罪。

       2. 死刑。

       3. 古同“薛”。

    • 拼音:yà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àn
    • 名词 火花、火焰。《说文解字.焱部》:「焱,火华也。」《文选.曹植.七启》:「腾山赴壑,风厉焱举。」
    • 拼音:yàn
    • 动词 饱、满足。  【组词】:「贪得无厌」。《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动词 憎恶、嫌弃。  【组词】:「厌恶」。《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
    • 参见「厌厌」条。
    • 拼音:yē
    • 动词 食物塞住咽喉,气透不过来。  【组词】:「因噎废食」、「慢点吃,别噎着了。」《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动词 遮蔽、蔽塞。《管子.度地》:「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
    • 拼音:yè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è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同“曀”。天色阴暗。

    • 拼音:yī
    • 名词 自然数的开始。  【组词】:「一、二、三……。」大写作「壹」。阿拉伯数字作「1」。
    • 名词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形容词 单个。  【组词】:「一人」、「一物两用」。
    • 形容词 相同、一致。  【组词】:「一模一样」、「大小不一」。
    • 形容词 专注的。  【组词】:「一心一意」、「专一不变」。
    • 形容词 全、满、整。  【组词】:「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胆」。
    • 形容词 每、各。  【组词】:「一班五十人」、「一页六百字」、「共派八队,一队二十人。」
    • 形容词 一次。  【组词】:「一而再,再而三。」《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形容词 另外的。  【组词】:「蝉,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红柿。」
    • 动词 统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副词 才、刚刚。  【组词】:「一听就懂」、「天一亮,他就起来。」
    • 副词 偶然。  【组词】:「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副词 表示加强的动作或突然的现象。  【组词】:「把头一扭」、「用手一摸」、「天气一凉,就感冒了。」
    • 副词 概括。  【组词】:「一般来说」。
    • 副词 每每、每逢。  【组词】:「一想到那件事,她总是笑个不停。」
    • 副词 放在二叠字动词之间,表行为是不费力或尝试性的。  【组词】:「双手动一动」、「问一问」、「随便说一说」。
    • 副词 事物的某方面。  【组词】:「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不沾亲,二不带故。」
    • 副词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  【组词】:「一至于斯」。《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副词 皆。《荀子.劝学》:「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 助词 表示程度,加强语气。《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战国策.燕策一》:「因仰而吊齐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 连词 或。《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 (「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的末尾,念阴平声;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声;在阴平、阳平、上声之前,念去声。)
    • 拼音:yī
    • 名词 人身上所穿,用来蔽体御寒的东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种纤维质料做成。  【组词】:「毛衣」、「雨衣」、「睡衣」。
    • 名词 包在物体外的东西。  【组词】:「书衣」、「胞衣」、「糖衣药丸」。
    • 名词 蔬菜、果实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诗二首之一:「隔纸烘茶蕊,移铛剥芋衣。」
    • 名词 特指苔藓等延贴地面、岩石或树皮上生长的隐花植物。  【组词】:「苔衣」、「地衣」。唐.白居易〈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 名词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 动词 穿。《论语.子罕》:「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
    • 动词 覆盖。《易经.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隶给大雨,堤防可衣者衣之。」
    • 动词 倚靠。《书经.康诰》:「今民将在只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元.关汉卿《双赴梦.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瓯,进御酒,一齐山寿。」
    • 拼音:yī
    • 名词 治疗疾病的人。  【组词】:「牙医」、「兽医」、「名医」。
    • 名词 医术、医学。  【组词】:「学医」、「中医」、「西医」。《史记.卷一零三.万石君传》:「郎中令周文者,名仁,其先故任城人也。以医见。」
    • 动词 治疗。  【组词】:「医治」、「医疗」。唐.聂夷中〈咏田家〉诗:「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形容词 有关医疗方面的。  【组词】:「医术」、「医德」、「医界」。
    • 拼音:yī
    • 名词 呻吟的声音。见《说文解字.殳部》「殹」字.清.段玉裁.注。
    • 助词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兮」、「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殹。」
    • 拼音:yī

      yī ㄧˉ

       ◎ 审。

      其它字义

      yì ㄧˋ

       1. 恭敬。

       2. 安静。

    • 拼音:yī

      yī ㄧˉ

       ◎ 古同“揖”,拱手行礼:“率军礼以长~。”

    • 拼音:yī
    • 动词 是。《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宋.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 助词 位于句首的语助词。同「维」、「唯」。《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明史.卷八五.河渠志三》:「疏瀹决排,繄人力是系。」
    • 拼音:yī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ī
    • 名词 一种鸥鸟。明.张自烈《正字通.鸟部》:「鷖,鸥也。苍黑色,群飞鸣,随潮往来,曰信凫。知风起,辄飞至岸,渡海者以为候。」《诗经.大雅.凫鷖》:「凫鷖在泾,公尸来燕来宁。」
    • 名词 凤凰的别名。《楚辞.屈原.离骚》:「驷玉虬以椉鷖兮,溘埃风余上征。」汉.王逸.注:「鷖,凤皇别名也。」
    • 形容词 青黑色。《周礼.春官.巾车》:「厌翟,勒面缋??;安车,雕面鷖。」
    • 拼音:yí
    • 动词 转移。参见「貤封」、「貤赠」等条。
    • 拼音:yí

      yí ㄧˊ

       ◎ 衣袖:“扬~卹削。”

      其它字义

      yì ㄧˋ

       ◎ 裙边。

    • 拼音:yí
    • 动词 移转、搬迁。  【组词】:「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鼂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 动词 转变、改变。  【组词】:「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动词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迤摇动也。」
    • 动词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零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
    • 动词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 名词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移良。
    • 拼音:yí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ǐ
    • 名词 天干的第二位。
    • 名词 姓。如明代有乙瑄。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代词 人或地的代称。  【组词】:「某乙」、「乙地」。《史记.卷一零三.万石君传》:「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
    • 形容词 次序或等级属于第二的。  【组词】:「乙等」、「乙级」、「乙班」。
    • 拼音:yǐ

      yǐ ㄧˇ

       ◎ 〔~婍(qǐ ㄑㄧˇ)〕美好的样子。

    • 拼音:yì
    • 名词 合宜的事情。《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淮南子.齐俗》:「为义者,布 施而德。」
    • 名词 正道、正理。《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名词 死节、殉难。《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 名词 法则。《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 名词 意思。  【组词】:「意义」、「字义」。汉.孔安国〈尚书序〉:「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 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
    • 名词 功用。《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
    • 名词 姓。如汉代有义纵。
    • 形容词 合于正义的。  【组词】:「义民」、「义妇」、「义举」。《书经.康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 形容词 用来周济公众的。  【组词】:「义庄」、「义塾」、「义舍」。《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 形容词 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亲的。  【组词】:「义父」、「义子」、「义肢」、「义齿」。
    • 拼音:yì
    • 名词 割草。刈的本字。《说文解字.丿部》:「乂,芟艹也。」
    • 名词 治理。《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齐怀王刘闳传》:「保国乂民,可不敬与!」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 形容词 安定、平静。《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文选.张衡.东京赋》:「区宇乂宁,思和求中。」
    • 名词 才德出众的人。《书经.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官方与能,英乂克举。」
    • ,
    • 动词 惩戒。《新唐书.卷一零零.裴矩传》:「太宗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 拼音:yì
    • 形容词 安宁。《说文解字.人部》:「亿,安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
    • 名词 数目字。万的万倍。  【组词】:「十亿人口」。
    • 动词 预料、推测。通「臆」。《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拼音:yì
    • 动词 割取。  【组词】:「刈草」、「刈麦」。《楚辞.屈原.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 动词 砍杀。《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刈人之颈,刳人之腹。」《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我无罪,王何信谗,自刈左右手乎?」
    • 动词 消灭。《国语.吴语》:「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 名词 割草的农具。即鎌刀。《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于田野。」三国吴.韦昭.注:「刈,鎌也。」
    • 名词 姓。如五代时宋有刈怀。
    • 拼音:yì
    • 名词 才能、技术。  【组词】:「工艺」、「技艺」。《书经.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名词 古时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教育科目为「六艺」;又称《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的经典为「六艺」。《礼记.乐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汉.郑玄.注:「艺谓礼、乐、射、御、书、数。」
    • 名词 文章。  【组词】:「时艺」、「艺祖」。《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常爽传》:「顷因暇日,属意艺林,略撰所闻,讨论其本,名曰《六经略注》以训门徒焉。」
    • 名词 限度。《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慾无艺。」
    • 名词 姓。如元代有艺元。
    • 动词 种植。通「蓺」。《书经.酒诰》:「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 拼音:yì
    • 名词 小木椿。《尔雅.释宫》:「鸡栖于弋为榤。」宋.邢昺.疏:「弋,橛也。」《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
    • 名词 射猎之事。《晋书.卷九四.隐逸传.翟汤传》:「遵汤之操,不交人物,耕而后事,语不及俗,惟以弋钓为事。」
    • 名词 姓。如宋代有弋尚节。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词 用带有绳子的箭射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鴈。」
    • 动词 取得。《书经.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史记.卷四零.楚世家》:「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
    • 形容词 黑色。通「黓」。参见「弋绨」条。
    • 拼音:yì
    • 形容词 勇猛、健壮。《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华锺杌其高悬,悍兽仡以俪陈。」
    • 动词 抬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
    • ,
    • 参见「仡佬族」条。
    • 拼音:yì
    • 动词 想念、思念。  【组词】:「长相忆」、「追忆」。唐.贾岛〈寄山中王参〉诗:「别来千余日,日日忆不歇。」宋.陆游〈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之一:「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谿。」
    • 动词 记得。《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唐.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 拼音:yì
    • 名词 胸骨。《说文解字.肉部》:「肊,匈骨也。」「臆」的异体字(10657)
    • 拼音:yì
    • 动词 讨论、商量。  【组词】:「协议」、「商议」。《书经.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 动词 评论是非。  【组词】:「议论」。《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唐.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斗水不能评巨壑之量,隙光未足议大明之体。」
    • 动词 指责。《韩非子.内储说上》:「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 动词 选择、斟酌。《仪礼.有司》:「乃议侑于宾以异姓,宗人戒侑,侑出俟于庙门之外。」汉.郑玄.注:「议,犹择也。」《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亦议之。」
    • 名词 言论。  【组词】:「博采众议」。《吕氏春秋.孟秋纪.怀宠》:「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辨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
    • 名词 文体名。用以论说事理、陈述作者意见的文章。  【组词】:「奏议」、「驳议」。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参见「铫芅」条。
    • 拼音:yì

      yì ㄧˋ

      ◎ 义未详。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屹”。

    • 拼音:yì
    • 副词 相当于「也」、「也是」。  【组词】:「人云亦云」。《论语.公冶长》:「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唐.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副词 相当于「又」。《左传.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一:「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 副词 只是、不过。《战国策.齐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唐.杜甫〈蒹葭〉诗:「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 副词 已经。《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唐.杜甫〈独立〉诗:「草露亦多湿,蛛丝亦未收。」
    • 连词 虽然。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宋.欧阳修〈玉楼春.蝶飞芳草花飞路〉词:「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 助词 位于句首或句中,无义。《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 名词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 拼音:yì
    • 形容词 特别的、不平常的。  【组词】:「异士」、「异术」。《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体貌魁梧,有异姿。」
    • 形容词 另外的、其他的。《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形容词 不同的。  【组词】:「异口同声」。《书经.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 动词 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动词 奇怪。《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 名词 奇怪异事物。  【组词】:「标新立异」。《公羊传.隐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
    • 名词 姓。如唐代有异牟寻。
    • 拼音:yì
    • 形容词 高耸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西湖席上〉诗:「二老长身屹两峰,常撞大吕应黄钟。」
    • 副词 特立不动、坚定不移的样子。  【组词】:「屹立不摇」。《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役”。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国家。《说文解字.邑部》:「邑,国也。」《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晋.杜预.注:「邑,亦国也。」
    • 名词 京城、国都。《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汉.毛亨.传:「商邑,京师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汤及盘庚,五迁其邑。」
    • 名词 城市。  【组词】:「城邑」。《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
    • 名词 封地。  【组词】:「食邑」、「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汉.郑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副词 忧愁不安。通「悒」。《楚辞.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 拼音:yì
    • 动词 戍守边疆。《说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动词 使唤、差遣。  【组词】:「役使」、「奴役」。《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 动词 作为、施行。《礼记.表记》:「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 动词 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晋.杜预.注:「役,事也。」
    • 动词 吸引、牵缠。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唐.顾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词:「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 名词 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名词 事件。多指战争而言。  【组词】:「战役」、「八二三之役」。《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 名词 为国家所尽的义务、劳力。  【组词】:「兵役」、「服役」。
    • 名词 供差遣的人。  【组词】:「苦役」、「仆役」、「杂役」。《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 拼音:yì
    • 动词 说梦话。《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 拼音:yì
    • 动词 散失。  【组词】:「佚失」、「亡佚」、「散佚」。
    • 形容词 散失的。  【组词】:「佚文」、「佚书」。
    • 形容词 美好的。《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 形容词 放荡的、放纵的。通「逸」。  【组词】:「佚乐」、「佚游」。《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忿怒伤人,男女淫佚,吏为奸臧。」
    • 名词 过失。《商君书.开塞》:「夫民之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佚之狐。
    • ,
    • 副词 轮流、更替。  【组词】:「佚兴」、「佚起」。《谷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晋.范甯.注:「佚,犹更也。」
    • 拼音:yì
    • 动词 按压、按住。《吕氏春秋.离俗览.适威》:「若玺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圜。」《淮南子.精神》:「病疵瘕者,捧心抑腹。」
    • 动词 压制、扣住。  【组词】:「扶弱抑强」、「压抑」。《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
    • 动词 遏止、制止。《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 动词 俯下、低下。《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 形容词 深沉、低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 连词 或是、还是。表示选择。《论语.学而》:「求之与?抑与之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取乎?抑其无取乎?」
    • 连词 而且。《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连词 但是、然而。表示转折。《论语.述而》:「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 连词 则、就。《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国语.鲁语下》:「若盟而弃鲁侯,信抑阙矣。」
    • 助词 用于句首,无义。《左传.昭公十三年》:「抑齐人不盟,若之何?」
    • 名词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二章。根据〈诗序〉:「〈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或亦指卫武公自责自励之诗。首章二句为:「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抑抑,谨慎谦卑貌。隅,廉隅,即棱角也。物方则有棱角,圆则方。盛德之士,其行方而不圆,故于德曰隅。二句言慎密之威仪,为修养品德的要件。
    • 拼音:yì
    • 名词 小木椿。《左传.襄公十七年》:「(臧坚)以杙抉其伤而死。」《南史.卷六七.程灵洗传》:「齐人并下大柱为杙,栅水中。」
    • 动词 栓、系。宋.姜夔〈昔游〉诗:「杙船遂登岸,急买野家酒。」
    • 拼音:yì

      伿

      yì ㄧˋ

       ◎ 怠慢不敬。

    • 拼音:yì
    • 动词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使人易于了解。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释诂》:「译,见也。」疏证:「见者,着见之义,谓传宣言语使相通晓也。」唐.白居易〈苏州重元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
    • 动词 解释。《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后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入洛,宣译戒律,中国诫律之始也。」唐.柳宗元〈天对〉:「尽邑以垫,孰译彼梦?」
    • 拼音:yì
    • 名词 陶瓦灶窑的烟囱。《说文解字.土部》:「坄,陶灶窗也。」
    • 拼音:yì

      yì ㄧˋ

       ◎ 〔聱~〕a.众多的声音;b.鱼鸟的状态。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逸”,安乐。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刈”。

    • 拼音:yì
    • 名词 参见「峄山」条。
    • 形容词 山势连绵不断的样子。《尔雅.释山》:「属者峄,独者蜀。」宋.邢昺.疏:「言山形相连属,骆驿然不绝者名峄。」
    • 拼音:yì
    • 形容词 简单、不困难。  【组词】:「容易」、「得来不易」。
    • 形容词 平和、和蔼。  【组词】:「平易近人」。《诗经.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 动词 交换。  【组词】:「交易」、「贸易」、「以物易物」。《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动词 改变。  【组词】:「变易」、「易容」、「移风易俗」。《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动词 轻视、轻慢。《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汉书.卷八六.王嘉传》:「二千石益轻贱,吏民慢易之。」
    • 动词 治理。《孟子.尽心上》:「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 名词 《易经》的简称。《论语.述而》:「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丁宽传》:「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
    • 名词 姓。如春秋时代齐国有易牙。
    • 拼音:yì
    • 形容词 喜悦。《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唐.柳宗元 〈忧箴〉:「忧不可常,常则谁怿?」
    • 拼音:yì
    • 名词 古代乐舞的行列。行数、人数纵横皆相同。舞蹈用佾的多少,代表地位等级的不同,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拼音:yì
    • 名词 古代供传递公文或官员来往使用的马。唐.白居易〈寄隐者〉诗:「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 名词 古代供传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换马、暂时休息的地方。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宋.陆游〈忆昔〉诗:「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 拼音:yì
    • 动词 水流奔腾泛滥。通「溢」。汉.王充《论衡.效力》:「如岸狭地仰,沟洫决泆,散在丘墟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注》:「惟山水暴至,雨澍潢潦奔泆。」
    • 形容词 放荡、荒淫。通「佚」。《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文选.傅毅.舞赋》:「天王燕胥,乐而不泆。」
    • 拼音:yì
    • 动词 拜访、进见上级或长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 动词 到、前往。《汉书.卷六七.杨王孙传》:「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唐.颜师古.注:「诣,至也。」唐.李贺〈感讽〉诗五首之一:「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 名词 学业或技能所到达的程度、境界。  【组词】:「造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 拼音:yì
    • 动词 抽引丝。《说文解字.糸部》:「绎,抽丝也。」
    • 动词 理出头绪,推究事理。  【组词】:「寻绎」、「演绎」。《诗经.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 动词 陈述。《书经.君陈》:「庶言同则绎。」汉.孔安国.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 副词 连续不断。参见「络绎」条。
    • 拼音:yì

      yì ㄧˋ

       ◎ 〔~栺(zhī)〕a.一种树,即檍树。b.中国汉代建章宫中一个宫殿的名称。c.泛指宫殿,如“水亭通~~,石路接堂皇。”均亦作“枍诣”。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yì ㄧˋ

       ◎ 砖瓦窑的烟囱。也指用土坯临时搭成的灶。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藝”,种植。

      其它字义

      zhí ㄓˊ

       ◎ 同“执”,拘捕。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yì ㄧˋ

       1. 〔~~〕罗嗦,话多。

       2. 乐。

    • 拼音:yì

      yì ㄧˋ

       1. 习。

       2. 明。

    • 拼音:yì

      yì ㄧˋ

       1. 牛羊嚼草的样子。

       2. 疾速的样子。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形容词 大。《说文解字.大部》:「奕,大也。」《诗经.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 形容词 美好的样子。唐.皮日休〈桃花赋〉:「或奕偞而作态,或窈窕而骋姿。」
    • 形容词 积累的。《后汉书.卷七四下.袁绍传》:「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晋.陶渊明〈闲情赋.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
    • 形容词 娴熟。《诗经.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汉.郑玄.笺:「其干舞又闲习。」
    • 名词 围棋。通「弈」。《论语.阳货》:「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唐.韩愈〈画记〉:「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奕之具。」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围棋。《说文解字.廾部》:「弈,围棋也。」《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动词 下棋。  【组词】:「对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 拼音:yì
    • 名词 张设在座位上的小帐幕。《周礼.天官.幕人》:「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汉.郑玄.注:「帟,主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尘。」
    • 拼音:yì
    • 名词 船桨。《集韵.去声.祭韵》:「枻,楫谓之枻。」《楚辞.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 笑,鼓枻而去。」
    • 名词 矫正弓箭的器具。《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曳。」杨倞注引韩侍郎云:「枻者檠枻也,正弓弩之器也。」
    • 拼音:yì
    • 名词 人名。相传为古代善射之人,是夏朝时有穷国的国君,不修民事,后为寒浞所杀。亦称为「后羿」。
    • 拼音:yì

      yì ㄧˋ

       ◎ 像玉的美石。

    • 拼音:yì
    • 动词 超过、超越。《楚辞.屈原.远游》:「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文选.班固.西都赋》:「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
    • 动词 突袭、侵略。《左传.隐公九年》:「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晋.杜预.注:「轶,突也。」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轶我河县,俘我洛畿。」
    • 形容词 散失的。  【组词】:「轶事」、「轶闻」、「轶诗」。
    • 形容词 安适、逸乐。通「逸」。《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日闻其美,意广心轶。」
    • 拼音:yì
    • 名词 流行性或急性传染病的总称。  【组词】:「鼠疫」、「时疫」。唐.柳宗元〈永州龙兴寺息壤记〉:「南方多疫,劳者先死。」
    • 拼音:yì

      yì ㄧˋ

       ◎ 〔~~〕a.用力的样子。b.勇壮的样子。

    • 拼音:yì

      yì ㄧˋ

       ◎ 〔何~〕义同“何为”,为什么。

    • 拼音:yì

      yì ㄧˋ

       1. 古同“泆”。

       2. 涯。

    • 拼音:yì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合板㑜縫。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参见「呜唈」、「唈僾」等条。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同“

    • 拼音:yì
    • 动词 忧郁不安。《楚辞.屈原.天问》:「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 形容词 愁闷。  【组词】:「忧悒」。三国魏.曹植〈离友诗〉三首之二:「伊郁悒兮情不怡。」
    • 拼音:yì
    • 动词 舀取。《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动词 牵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 动词 谦退、退让。《荀子.宥坐》:「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 动词 推崇。通「揖」。《北史.卷三八.裴文举传》:「父邃,性方严,为州里所推挹。」
    • 拼音:yì

      zhī ㄓˉ

       ◎ 〔~栭(ér)〕a.古书上说的一种树。b.柱。

      其它字义

      yì ㄧˋ

       ◎ 〔枍~〕见“枍”。

    • 拼音:yì
    • 名词 应有的道理或原则。通「义」。《汉书.卷三三.魏豹传》:「其谊必立魏王后乃可。」《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
    • 名词 交情。  【组词】:「友谊」、「乡谊」、「深情厚谊」。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余结谊兮梁门,复从官兮朱藩。」
    • 动词 评论是非。通「议」。《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谊考问。」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yì ㄧˋ

       1. 肥泽。

       2. 润。

    • 拼音:yì
    • 动词 涨、漫出。为「溢」之本字。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四.形声之美》:「益从水,而溢又加水,然水只可在皿中,而益之意,即兼有泛溢之意。」《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 动词 增加。  【组词】:「进益」、「延年益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
    • 动词 帮助、补助。  【组词】:「助益」。《吕氏春秋.光识览.观世》:「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战国策.秦策二》:「出私金以益公赏。」
    • 名词 好处。  【组词】:「利益」、「收益」。《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益强。
    • 形容词 有好处的。  【组词】:「益友」、「益处」。
    • 形容词 富饶。《史记.卷一二九.殖货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 副词 更加。  【组词】:「精益求精」。《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 动词 润湿、沾湿。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宋.陆游 〈浪淘沙.绿树暗长亭〉词:「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浥安。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坄”,砖瓦窑的烟囱;也指用土坯临时搭成的灶。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yì ㄧˋ

       ◎ 衣袖:“曳独茧之褕~。”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动词 种植。同「艺」。《说文解字.零部》:「埶,种也。……《诗》曰我埶黍稷。」
    • 名词 技能。同「艺」。《集韵.去声.祭韵》:「埶,一曰技能也。或作艺。」
    • ,
    • 同「势」。《说文解字.零部》「埶」字.清.段玉裁.注:「《说文》无势字,盖古用埶为之。」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田界。《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汉.毛亨.传:「埸,畔也。 」
    • 名词 边境。  【组词】:「边埸」。《左传.成公十三年》:「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 拼音:yì
    • 副词 飞翔的样子。《说文解字.羽部》:「翊,飞貌。」《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
    • 形容词 第二的。《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者,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会翊日有瘳,故缓其事。」
    • 动词 辅助。  【组词】:「匡翊」、「辅翊」。《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吕望翊周,萧张佐汉。」
    • 拼音:yì
    • 形容词 特别的、不平常的。  【组词】:「异士」、「异术」。《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体貌魁梧,有异姿。」
    • 形容词 另外的、其他的。《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形容词 不同的。  【组词】:「异口同声」。《书经.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 动词 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动词 奇怪。《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 名词 奇怪异事物。  【组词】:「标新立异」。《公羊传.隐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
    • 名词 姓。如唐代有异牟寻。
    • 拼音:yì
    • 形容词 次的、第二的。  【组词】:「翌年」。《汉书.卷六.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 形容词 光耀的、显赫的。《晋书.卷二零.礼志中》:「昔周康王始登翌室,犹戴冕临朝。」《文选.左思.魏都赋》:「显仁翌明,藏用玄默。」
    • 拼音:yì

      yì ㄧˋ

       1. 猪发怒,毛竖起。

       2. 删夷,剔除。

    • 拼音:yì
    • 动词 逃亡、逃跑。《说文解字.兔部》:「逸,失也,兔谩訑善逃也。」《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 动词 奔跑。《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三国吴.韦昭.注:「逸,奔也。」
    • 动词 散失。《书经.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 动词 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明日复战,乃逸楚囚。」
    • 形容词 放荡的。《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 形容词 隐逸的。  【组词】:「逸老」。《汉书.卷一零.成帝纪》:「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
    • 形容词 超群的、超绝的。  【组词】:「逸才」。《老残游记.第一零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 形容词 快速的。《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
    • 形容词 舒适、安乐。《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 名词 隐士。《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帝乃虚求,搜贤采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
    • 名词 过失。《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汉.孔安国.传:「逸,过也。」
    • 拼音:yì

      (勩)

      yì ㄧˋ

       1. 劳苦:莫知我~(无人知道我的劳苦)。

       2. 器物逐渐磨损失去棱角、锋芒等:螺丝扣~了。

      详细解释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藝”。

    • 拼音:yì

      yì ㄧˋ

       ◎ “譯”的日本簡體漢字。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戈”,用带绳子的箭射猎。

    • 拼音:yì

      yì ㄧˋ

       ◎ 中国汉代上谷郡(在今河北省)对猪的称呼。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啻”,快。

    • 拼音:yì

      yì ㄧˋ

       1. 附耳在唇外的方鼎。

       2. 姓。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动词 超过、超越。《楚辞.屈原.远游》:「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文选.班固.西都赋》:「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
    • 动词 突袭、侵略。《左传.隐公九年》:「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晋.杜预.注:「轶,突也。」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轶我河县,俘我洛畿。」
    • 形容词 散失的。  【组词】:「轶事」、「轶闻」、「轶诗」。
    • 形容词 安适、逸乐。通「逸」。《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日闻其美,意广心轶。」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代妇女上衣的直领。

    • 拼音:yì

      yì ㄧˋ

       ◎ 多言。

    • 拼音:yì

      yì ㄧˋ

       1. 太阳在云层里忽隐忽现。

       2. 太阳无光。

    • 拼音:yì

      yì ㄧˋ

       1. 小骨。

       2. 锁骨上窝。

    • 拼音:yì

      yì ㄧˋ

       1. 器。

       2. 小矛:“(章)苟遂以~斫之,蛇便走去。”

    • 拼音:yì

      yì ㄧˋ

       1. 轻侮;怠慢。

       2. 改变;变易。

    • 拼音:yì

      yì ㄧˋ

       ◎ 埋柩。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拼音:yì

      yì ㄧˋ

       ◎ 火光。

    • 拼音:yì

      yì ㄧˋ

       ◎ 〔浟(yóu)~〕水流动的样子,如“尔其为状也,则乃~~潋滟,浮天无岸。”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动词 学习。  【组词】:「肄业」。《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
    • 动词 劳苦。《书经.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
    • 名词 劳苦的事情。《诗经.邶风.谷风》:「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 名词 嫩枝。《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 名词 后裔。《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
    • 拼音:yì
    • 名词 衣服的边缘。《说文解字.衣部》:「裔,衣裾也。」
    • 名词 边缘。《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淮南子.原道》:「故虽游于江浔海裔,目观掉羽武象之乐。」
    • 名词 后代子孙。  【组词】:「后裔」。《文选.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顾陆之裔。」
    • 名词 边远的地方。《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唐.柳宗元〈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诗:「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 名词 边疆民族的总称。《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 名词 姓。如春秋时代齐国有裔款。
    • 拼音:yì
    • 名词 合宜的事情。《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淮南子.齐俗》:「为义者,布 施而德。」
    • 名词 正道、正理。《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名词 死节、殉难。《礼记.礼运》:「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 名词 法则。《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 名词 意思。  【组词】:「意义」、「字义」。汉.孔安国〈尚书序〉:「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 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
    • 名词 功用。《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
    • 名词 姓。如汉代有义纵。
    • 形容词 合于正义的。  【组词】:「义民」、「义妇」、「义举」。《书经.康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 形容词 用来周济公众的。  【组词】:「义庄」、「义塾」、「义舍」。《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
    • 形容词 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亲的。  【组词】:「义父」、「义子」、「义肢」、「义齿」。
    • 拼音:yì
    • 动词 侦探、伺察。《说文解字.零部》:「睾,司视也。令吏将目捕罪人也。」
    • ,
    • 名词 参见「睾丸」条。
    • 形容词 高大。同「皋」。《列子.天瑞》:「望其圹,睾如也。」
    • 拼音:yì
    • 动词 用绳索勒紧脖子而死亡。  【组词】:「缢死」、「自缢」。《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治父。」
    • 拼音:yì
    • 名词 咽喉、喉咙。《谷梁传.昭公十九年》:「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
    • ,
    • 动词 噎,喉咙塞住。《老残游记.第二零回》:「说到这里,就嗌住了。」
    • 拼音:yì
    • 动词 液体漫出外流。《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是岁,大雨,谷、洛溢,毁宫寺十九,漂居人六百家。」
    • 动词 泛指外流、流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现在我们中国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银圆,利权外溢,莫此为甚!」
    • 动词 流露、充满。  【组词】:「热情洋溢」。《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 盈耳。」
    • 副词 过分、过度。  【组词】:「溢美」。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南朝宋.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疏〉:「不胜殊欢溢喜,谨奉表以闻。」
    • 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二十两为一溢。通「镒」。《战国策.秦策一》:「白壁百双,黄金万溢。」汉.高诱.注:「万溢,万金也。二十两为一溢也。」
    • 拼音:yì
    • 名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名词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名词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名词 情趣。  【组词】:「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名词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名词 愿望。  【组词】:「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名词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意秀。
    • 动词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动词 猜测、推测。  【组词】:「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动词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踰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副词 或。通「抑」。《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
    • 拼音:yì
    • 动词 拜访、进见上级或长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
    • 动词 到、前往。《汉书.卷六七.杨王孙传》:「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唐.颜师古.注:「诣,至也。」唐.李贺〈感讽〉诗五首之一:「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 名词 学业或技能所到达的程度、境界。  【组词】:「造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 拼音:yì
    • 动词 缠绕、包裹。《文选.班固.西都赋》:「裛以藻绣,络以狱鏀。」
    • 动词 湿润。通「浥」。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零首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唐.杜甫〈狂夫〉诗:「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 动词 以香气薰衣。唐.韦庄〈和郑拾秋日感事一百韵〉:「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 拼音:yì

      yì ㄧˋ

       ◎ 义未详。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藝”。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又贪婪又吝啬。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谊”。

    • 拼音:yì

      yì ㄧˋ

       1. 狂疾。

       2. 传染病。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形容词 柔顺。《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婉嫕有妇德,美暎椒房,甚有宠。」
    • 拼音:yì
    • 动词 器物因磨损而失去棱角、锋芒。《说文解宇.力部》「勩」字.清.段玉裁.注:「勩,凡物久用而劳敝曰勩。」
    • 形容词 辛勤、劳苦。《诗经.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汉.毛亨.传:「勩,劳也。」唐.载叔伦〈南野〉诗:「身勩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 拼音:yì
    • 名词 可以移动的帐幕。见《说文解字.广部》「廙」字.清.段玉裁.注。
    • 形容词 恭敬。《广韵.去声.志韵》:「廙,恭也,敬也。」
    • 拼音:yì
    • 动词 掩埋。唐.李洞〈毙驴〉诗:「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聊斋志异.卷九.爱奴》:「夫人未出阁时,便从服役,夭殂瘗此。」
    • 拼音:yì
    • 动词 种植。通「艺」。《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 名词 才能。《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旦巧能,多才多蓺,能事鬼神。」
    • 拼音:yì
    • 名词 缰绳。《仪礼.既夕礼》:「荐乘车,鹿浅幦,干、笮、革靾。」汉.郑玄.注:「靾,缰也。」
    • 拼音:yì
    • 参见「蜥蜴」条。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驿”(日本汉字)。

    • 拼音:yì

      yì ㄧˋ

       ◎ 〔~水〕今中国河南省清潩河的古称。

    • 拼音:yì

      yì ㄧˋ

       1. 脖子上的肉:“肤祭三,取诸左~上。”

       2. 肥。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艗”。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大蔴雌株。

      (二)、連翹。一種草本植物,可入藥。

    • 拼音:yì
    • 形容词 坚定、果决。《说文解字.殳部》:「毅,有决也。」  【组词】:「刚毅」、「果毅」。《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国魏.何晏.集解:「毅,强而能断也。」
    • 形容词 严厉。《韩非子.内储说上》:「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新唐书.卷一二四.宋璟传》:「历杭、相二州,政清毅,吏下无敢犯者。」
    • 拼音:yì
    • 名词 应有的道理或原则。通「义」。《汉书.卷三三.魏豹传》:「其谊必立魏王后乃可。」《文选.张衡.思玄赋》:「愿竭力以守谊兮,虽贫穷而不改。」
    • 名词 交情。  【组词】:「友谊」、「乡谊」、「深情厚谊」。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余结谊兮梁门,复从官兮朱藩。」
    • 动词 评论是非。通「议」。《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举贤良方正之士,论谊考问。」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 形容词 安宁。《说文解字.人部》:「亿,安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
    • 名词 数目字。万的万倍。  【组词】:「十亿人口」。
    • 动词 预料、推测。通「臆」。《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拼音:yì
    • 形容词 光耀、明亮。《说文解字.火部》:「熠,盛光也。」  【组词】:「熠熤」、「繁星熠熠」。《诗经.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汉.郑玄.笺:「熠燿其羽,羽鲜明也。」
    • 拼音:yì
    • 动词 掩埋。唐.李洞〈毙驴〉诗:「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聊斋志异.卷九.爱奴》:「夫人未出阁时,便从服役,夭殂瘗此。」
    • 拼音:yì
    • 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汉.赵岐.注:「二十两为镒。」《文选.左思.吴都赋》:「器用万端,金镒磊砢。」李善注引刘逵曰:「金二十四两为镒。」
    • 拼音:yì
    • 形容词 黑色。《广韵.入声.职韵》:「黓,皁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释器》:「黓,黑也。」
    • 拼音:yì

      (鷁)

      yì ㄧˋ

       1.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鹭的水鸟。

       2. 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

      详细解释
    • 拼音:yì

      yì ㄧˋ

       ◎ 树枝因摇曳而相摩擦。

    • 拼音:yì

      yì ㄧˋ

       ◎ 火光。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人名用字。

    • 拼音:yì

      (鷊)

      yì ㄧˋ

       1. 古书上指“吐绶鸡”,俗称“火鸡”。

       2. 古书上指一种草。

      详细解释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动词 吃饱后,胃里的气体因阻郁而上升,并且发出声音。《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二.至真要大论》:「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
    • 叹词 表示悲哀、伤痛的语气。《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 叹词 表示惊叹的语气。同「咦」。  【组词】:「噫!你怎么在这里?」
    • 叹词 心不平所发的声音。《论语.子张》:「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 名词 一种眼珠为白膜所蒙蔽,以致无法看清东西的眼疾。《玉篇.目部》:「瞖,眼疾也。」宋.梅尧臣〈别张景嵩〉诗:「犹能洗君目,病瞖云销岑。」
    • 拼音:yì
    • 形容词 文静、柔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传》:「太后时年十八矣,为人婉瘱有节操。」
    • 形容词 深邃。《文选.王襃.洞箫赋》:「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迖,若孝子之事父也。」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螠虫动物门的总称。属于蠕形动物、环虫类。体形呈圆筒状,可自由伸缩,前端稍细为吻,尾端肛门附近,生轮状刚毛。体腔广大,体表有皱摺。为雌雄异体,常栖息于海底岩隙间或滨海泥沙之中。
    • 拼音:yì
    • 动词 用绳索勒紧脖子而死亡。  【组词】:「缢死」、「自缢」。《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治父。」
    • 拼音:yì
    • 动词 纡回行走。《说文解字.囗部》:「圛,回行也。」
    • 形容词 云气稀疏连绵的样子。《说文解字.囗部》:「〈商书〉曰圛,圛者,升云半有半无。」
    • 拼音:yì
    • 名词 参见「峄山」条。
    • 形容词 山势连绵不断的样子。《尔雅.释山》:「属者峄,独者蜀。」宋.邢昺.疏:「言山形相连属,骆驿然不绝者名峄。」
    • 拼音:yì
    • 动词 想念、思念。  【组词】:「长相忆」、「追忆」。唐.贾岛〈寄山中王参〉诗:「别来千余日,日日忆不歇。」宋.陆游〈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之一:「梁州四月晚莺啼,共忆扁舟罨画谿。」
    • 动词 记得。《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唐.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 拼音:yì
    • 动词 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战国策.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
    • 动词 比喻铲除、去除。《北史.卷一二.隋恭帝本纪》:「诛锄骨肉,屠劓忠良。」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九出》:「奸雄既劓,跨荆湘荣专一隅。」
    • 拼音:yì
    • 形容词 喜悦。《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唐.柳宗元 〈忧箴〉:「忧不可常,常则谁怿?」
    • 拼音:yì

      yì ㄧˋ

       ◎ 耕。

    • 拼音:yì
    • 形容词 天色阴暗。《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宋.陆游〈冬日感兴十韵〉:「雾雨天昏曀,陂湖地阻深。」
    • 形容词 泛指昏暗不明。《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孔子自卫反鲁,迹三代之典,垂百王之训,时无明后,道曀不行。」
    • 拼音:yì
    • 名词 莲子中心的胚芽,味甚苦。《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邢昺疏引陆玑曰:「的中有青为薏,味甚苦。」
    • 名词 参见「薏苡」条。
    • 拼音:yì
    • 动词 死亡。《楚辞.屈原.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动词 杀。《诗经.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辽史.卷七七.耶律屋质传》:「我战不克,先殪此曹。」
    • 动词 尽、灭绝。《左传.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三国魏.刘廙〈谢刘表牋〉:「门户殪灭,取笑明哲。」
    • 动词 仆倒、跌倒。《墨子.明鬼下》:「(杜伯)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
    • 拼音:yì

      yì ㄧˋ

       ◎ 火貌。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女子人名用字。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襼”。

    • 拼音:yì

      yì ㄧˋ

       ◎ 〔~水〕中国河南省上蔡县以下洪河的古称。

    • 拼音:yì

      yì ㄧˋ

       ◎ 〔~艏〕船头。因古代富贵人家常在船头画鷁(一种水鸟)形而得名。亦作“艗首”。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基本字义

      yì(一ˋ)

      (一)、[溶㵝]也作“容㵝”。蕩動貌。

      (二)、用同“裔”。邊緣。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翅膀。  【组词】:「蝉翼」、「鸟翼」。《易经.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战国策.楚策四》:「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
    • 名词 分布于左右两侧的军队。《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 名词 船。《文选.张协.七命》:「尔乃浮三翼,戏中沚。」
    • 名词 地名。春秋时晋邑,故城约在今国内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翼奉。
    • 动词 辅助。《书经.益稷谟》:「予欲左右有民,汝翼。」《礼记.文王世子》:「保也者,慎 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 动词 掩蔽、保护。《诗经.大雅.生民》:「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形容词 恭谨。《诗经.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论语.乡党》:「没阶趋进,翼如也。」
    • 形容词 第二的、次的。通「翌」。《书经.武成》:「越翼日,癸巳。」
    • 拼音:yì
    • 形容词 笑的样子。《玉篇.言部》:「谥,笑貌。」
    • 拼音:yì
    • 动词 厌倦、讨厌。《诗经.鲁颂.泮水》:「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晋.傅玄〈桑椹赋〉:「嘉味殊滋,食之无斁。」
    • ,
    • 动词 败坏。《汉书.卷八三.薛宣传》:「得其人则万姓欣喜,百僚说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斁,王功不兴。」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 拼音:yì
    • 动词 说梦话。《说文解字.零部》:「寱,瞑言。」
    • 拼音:yì
    • 名词 一种树木,材质坚硬,可作弓。《尔雅.释木》:「杻,檍。」晋.郭璞.注:「似棣,细叶,叶新生可饲牛,材中车辋,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 拼音:yì
    • 形容词 火盛的样子。《广韵.入声.昔韵》:「燡,火甚之貌。」
    • 形容词 光明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汨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 拼音:yì
    • 名词 用羽毛制成的车盖。《说文解字.羽部》:「翳,华盖也。」《晋书.卷二五.舆服志》:「戎车,驾四马,天子亲戎所乘者也。载金鼓、羽旗、幢翳。」
    • 名词 供作蔽覆的东西。《管子.小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垒,兵不解翳。」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 名词 一种瞳孔为白膜所蒙蔽,以致无法看清东西的眼疾。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运鍼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 动词 隐藏、隐居。《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宁抱道怀贞,潜翳海隅。」
    • 动词 遮蔽。《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唐.刘禹锡〈磨镜篇〉:「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 动词 摒弃。《国语.周语下》:「而又夺之资,以益其灾,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新唐书.卷一五六.李元谅传》:「元谅培高浚渊,身执苦与士卒均,菑翳榛莽,辟美田数十里。」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人名用字。

    • 拼音:yì

      yì ㄧˋ

       1. 光明。

       2. 姓。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斁”。

    • 拼音:yì
    • 名词 胸膛、怀抱。  【组词】:「胸臆」。唐.杜甫〈哀江头〉诗:「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 副词 主观的、私心猜测的。  【组词】:「臆度」、「臆想」、「臆测」。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ytterbium,Yb)化学元素。原子序70。稀土金属元素之一。白色粉末状物,有金属光泽,具延展性。与水反应极慢,遇酸易溶。可供特制合金用,用途不广。
    • 拼音:yì
    • 名词 才能、技术。  【组词】:「工艺」、「技艺」。《书经.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名词 古时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教育科目为「六艺」;又称《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的经典为「六艺」。《礼记.乐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汉.郑玄.注:「艺谓礼、乐、射、御、书、数。」
    • 名词 文章。  【组词】:「时艺」、「艺祖」。《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常爽传》:「顷因暇日,属意艺林,略撰所闻,讨论其本,名曰《六经略注》以训门徒焉。」
    • 名词 限度。《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慾无艺。」
    • 名词 姓。如元代有艺元。
    • 动词 种植。通「蓺」。《书经.酒诰》:「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 拼音:yì
    • 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汉.赵岐.注:「二十两为镒。」《文选.左思.吴都赋》:「器用万端,金镒磊砢。」李善注引刘逵曰:「金二十四两为镒。」
    • 拼音:yì
    • 名词 一种辛香料,可入药,并供食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二.果部.食茱萸》:「时珍曰:『此即欓子也。蜀人呼为艾子,楚人呼为辣子,古人谓之藙及樧子。』」也称为「食茱萸」。
    • 拼音:yì
    • 参见「癔病」条。
    • 拼音:yì

      yì ㄧˋ

       ◎ 益。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动词 猪只喘气。《说文解字.豕部》:「豷,豕息也。」
    • 名词 人名。夏朝寒浞的儿子。《左传.襄公四年》:「寒浞杀羿,因其室生子浇及豷。」
    • 拼音:yì
    • 动词 抽引丝。《说文解字.糸部》:「绎,抽丝也。」
    • 动词 理出头绪,推究事理。  【组词】:「寻绎」、「演绎」。《诗经.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 动词 陈述。《书经.君陈》:「庶言同则绎。」汉.孔安国.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 副词 连续不断。参见「络绎」条。
    • 拼音:yì
    • 名词 用丝编成的丝带。《仪礼.士冠礼》:「玄端黑屦,青絇繶纯。」南朝梁.沈约〈皇雅〉诗:「青絇黄金繶,衮衣文绣裳。」
    • 拼音:yì
    • 名词 一种水鸟。《玉篇.鸟部》:「鶂,水鸟,善高飞。」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同“鶂”。

    • 拼音:yì

      yì ㄧˋ

       ◎ 古人名用字。

    • 拼音:yì
    • 动词 食物腐坏变味。汉.王充《论衡.商虫》:「谷虫曰蛊,蛊若蛾矣,粟米饐热生蛊。」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形容词 草木茂盛的样子。《集韵.去声.霁韵》:「蘙,艹茂貌。」《文选.郭璞.江赋》:「标之以翠蘙,泛之以游菰。」
    • 动词 遮蔽。宋.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葵花〉诗:「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
    • 拼音:yì

      yì ㄧˋ

       ◎ 日本的一种交嘴鸟(日本汉字)。

    • 拼音:yì
    • 动词 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使人易于了解。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释诂》:「译,见也。」疏证:「见者,着见之义,谓传宣言语使相通晓也。」唐.白居易〈苏州重元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
    • 动词 解释。《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后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入洛,宣译戒律,中国诫律之始也。」唐.柳宗元〈天对〉:「尽邑以垫,孰译彼梦?」
    • 拼音:yì

      yì ㄧˋ

       1. 梅浆:“或以酏为醴、黍酏、浆、水、~、滥。”

       2. 酪的一种:“酥之精曰醍醐。……生而陈之曰~”。

    • 拼音:yì
    • 名词 醇酒。《集韵.入声.昔韵》:「醳,醇酒也。」《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摛文掞藻,飞觞泛醳。」
    • 动词 赏赐酒食。《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唐.司马贞.索隐:「醳酒,谓以酒食养兵士也。」
    • 拼音:yì

      yì ㄧˋ

       1. 雨后地面的积水:“泽受~而无源者。”

       2. 水流急。

       3. 水名。

    • 拼音:yì
    • 动词 讨论、商量。  【组词】:「协议」、「商议」。《书经.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 动词 评论是非。  【组词】:「议论」。《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唐.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斗水不能评巨壑之量,隙光未足议大明之体。」
    • 动词 指责。《韩非子.内储说上》:「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 动词 选择、斟酌。《仪礼.有司》:「乃议侑于宾以异姓,宗人戒侑,侑出俟于庙门之外。」汉.郑玄.注:「议,犹择也。」《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亦议之。」
    • 名词 言论。  【组词】:「博采众议」。《吕氏春秋.孟秋纪.怀宠》:「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辨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
    • 名词 文体名。用以论说事理、陈述作者意见的文章。  【组词】:「奏议」、「驳议」。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名词 一种水鸟。《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宋都,风也。」晋.杜预.注:「鷁,水鸟。」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其水禽则大鸿小雁,天狗泽虞,秋鷖寒鶒,修鷁 短凫。」
    • 名词 参见「鷁首」条。
    • 拼音:yì
    • 名词 鸡形目吐绶鸡科两种鸟类的统称。俗称为「火鸡」。体高三尺余。羽色随品种而异,头部有瘤疣。雄者喉下垂红色肉瓣,会发出咕喽的声音。今台湾及国内闽、粤等省多饲以供肉食用。也称为「吐绶鸡」。
    • 拼音:yì
    • 名词 (ytterbium,Yb)化学元素。原子序70。稀土金属元素之一。白色粉末状物,有金属光泽,具延展性。与水反应极慢,遇酸易溶。可供特制合金用,用途不广。
    • 拼音:yì
    • 动词 说梦话。《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 形容词 美好、美善的。《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唐.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以茂学懿文,润色训诂,体要典丽,甚得其宜。」
    • 形容词 深。《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铿瞑以勿罔,屑黶翳以懿濞。」
    • 动词 称颂、赞美。汉.班固〈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新唐书.卷二零五.列女列传.于敏直妻张》:「高宗懿其行,赐物百段,以状属史官。」
    • 叹词 表示悲痛感叹的语气。通「噫」。《诗经.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 名词 《诗经.大雅》的篇名。通「抑」。参见「懿戒」条。
    • 拼音:yì
    • 名词 古代供传递公文或官员来往使用的马。唐.白居易〈寄隐者〉诗:「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 名词 古代供传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换马、暂时休息的地方。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宋.陆游〈忆昔〉诗:「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 拼音:yì
    • 名词 衣袖。《文选.潘岳.藉田赋》:「蹑踵侧肩,掎裳连襼。」《新唐书.卷八八.刘文静传》:「诚能投天会机,奋襼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 拼音:yì
    • 名词 鹚鷧:动物名。鸟纲鹈形目。善潜水捕鱼。也称为「鸬鹚」。参见「鸬鹚」条。
    • 拼音:yì

      yì ㄧˋ

       ◎ 盘龙参,古称“绶草”。

      详细解释
    • 拼音:yì
    • 名词 鷾鸸:燕子。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七.庄子音义中》:「或云鷾鸸,燕也。」
    • 拼音:yì

      yì ㄧˋ

       1. 麋鹿反芻。

       2. 麋鹿的胃。

    • 拼音:yì

      yì ㄧˋ

       ◎ 同“呓”。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īn
    • 动词 喑欭:叹息。《广韵.去声.至韵》:「欭,喑欭,叹也。」
    • 拼音:yìn
    • 名词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图章。  【组词】:「官印」、「钢印」、「玉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 名词 痕迹。  【组词】:「脚印」、「手印」。
    • 名词 印度的简称。  【组词】:「中印条约」。
    • 名词 姓。如唐代有印伦。
    • 动词 在物体上留下痕迹。  【组词】:「烙印」、「印上指纹」。
    • 动词 印刷。  【组词】:「刊印」、「排印」、「翻印」、「这本书已经印好了。」
    • 动词 符合。  【组词】:「心心相印」。
    • 拼音:yù
    • 助词 语气词,用于句首。承接上文以发其端,无义。《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上》:「欥中龢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 拼音:zé
    • 动词 挑选。  【组词】:「选择」、「饥不择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 动词 区别、分别。《吕氏春秋.仲春纪.情欲》:「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汉.高诱.注:「择,别也。」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zé
    • 名词 水流汇聚的地方。  【组词】:「沼泽」、「深山大泽」。《书经.禹贡》:「九州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北周.庾信〈伤心赋〉:「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三梦。」
    • 名词 使发肤光润的油脂。《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 名词 恩惠。  【组词】:「恩泽」、「德泽」。《书经.多士》:「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庄子.大宗师》:「泽及万世而不为仁。」
    • 名词 遗留下来的痕迹。宋.陆游〈曝旧画〉诗:「百年手泽存无几,虫蠹尘侵只涕横。」
    • 名词 内衣。即汗衫。通「襗」。《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名词 含盐质而不能耕种的土地。参见「泽卤」条。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泽义。
    • 动词 滋润。唐.皮日休〈霍山赋〉:「若雨用淫,岳能霁之;若岁用旱,岳能泽之。」
    • 动词 摩擦。《礼记.曲礼上》:「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汉.郑玄.注:「为汗手不絜也。泽谓捼莎也。」
    • 形容词 光滑、光润。  【组词】:「滑泽」。《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车甚泽,人必瘁。」
    • 拼音:zé
    • 名词 内衣。《广韵.入声.铎韵》:「襗,亵衣。」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zhá
    • 参见「霅溪」条。
    • 拼音:zhí
    • 名词 桩子。民国.章太炎《新方言.释宫》:「樴者,识也。今扬州谓立木为表曰木樴子,立石为表曰石樴子。」
yì开头的成语
yì结尾的成语
yì开头的词
yì结尾的词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 谜语 | 字典 | 词典 | 拼音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