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yì lún
繁体字:斁倫 意思:(斁伦,斁伦) 败坏伦常。 ▶明·归有光《圣人之心无穷》:“求其无一人之不食不衣,而不至于败度而斁伦者,圣人果可以自必耶!” ▶《明史•黄道周传》:“陛下孝治天下,缙绅家庭小小勃谿犹以法治之,而冒丧斁伦,独谓无禁,臣窃以为不可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上自先太妃,下至百官民庶,悉举废君淫暴无道、斁伦乱纪之罪。” 解释:1.败坏伦常。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yl
【拼音】yìlún
【包含斁伦的诗词】
《挽雷尚书丧归二首》
班朝曾共多艰日,草疏相过太息时。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忠魄九原悲。 我逃微责去汶远,公坐高名出昼迟。 危急一朝还并命,举头颠厦欲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