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uǒ nà
繁体字:嗩吶 意思: 波斯语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 ●《清文献通考·乐二十三》:“其乐器有大鼓、小鼓、铜号、铰子、唢呐、喇叭。”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非常热闹的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掩住了风声。” ●沈从文《萧萧》:“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解释:1.波斯语surn?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琐?"﹑"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常用者有八孔。
造句:郭雅志的吹管世界唢呐传奇唢呐初学阶段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相同的,箫取代了长笛而唢呐代替了双簧管。刘英唢呐艺术荟萃
首字母缩写:sn
【拼音】suǒnà
【用唢呐造句】
1、“得胜令”等各种曲牌,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舞龙人和舞狮队统一步伐舞起龙灯和狮灯,浑如一条条火龙在空中飞舞,煞是壮观。
【包含唢呐的诗词】
《中吕·朝天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