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tōng sāi
繁体字:通塞 意思: 1.谓境遇之顺逆。 ▶《易•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晋·潘岳《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李商隐《酬别令狐补阙》诗:“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 2.通畅与阻塞。 ▶唐·杜甫《归梦》诗:“道路时通塞 解释:1.谓境遇之顺逆。
2.通畅与阻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详细释义:境遇的通顺与滞塞。北史?卷八十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唐?白居易?祭微之文:『行止通塞,靡所不同。』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ts
【拼音】tōngsāi
【包含通塞的诗词】
《杂曲歌辞·行路难》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 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 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