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chāng chù 繁体字:昌歜 意思: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传说周文王嗜昌歜,孔子慕文王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睹其貌,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
 ▶宋·苏
 解释: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传说周文王嗜昌歜,孔子慕文王而食之以取味◇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菖"。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cc 【拼音】chāngchù 
    【包含昌歜的诗词】 
        《舟泛吴淞江》
        
        早发木兰桡,江行趁落潮。 雨分牛脊近,云隔马鞍遥。 弟妹成疏阔,交朋竟寂寥。 谩持昌歜酒,那得客愁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