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yí cái
繁体字:遺才 意思:(遗才,遗才)
1.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魏·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 ▶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 ▶《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裴 解释:1.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
3.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 详细释义:1.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2.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升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造句:岂当有乖则哲,使草泽遗才?》:“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心似权衡求实效,勿教蓬荜有遗才。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首字母缩写:yc
【拼音】yícái
【遗才开头的诗词】
《挽陈蔡心》
遗才今已老,生计晚方宜。 卧病经旬月,孤坟寄一隅。 逢原惟有女,伯道竟无儿。 执绋嗟何及,衰祠与沪俱。
【包含遗才的诗词】
《赐知贡举晁迥》
盛时选士贡闱开,殿宇闻风献艺来。 心似权衡求实效,勿教蓬荜有遗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