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chè zhuàn
繁体字:徹饌 意思:(彻馔,彻馔) 撤去食物。 ▶《礼记•曾子问》:“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彻馔而埽,即位而哭。” ▶汉·王充《论衡•知实》:“主人请宾饮食,若唿宾顿若舍。宾如闻其家有轻子泊孙,必教亲彻馔退膳,不得饮食。” ▶清·昭槤《啸亭续录•安佑宫》:“上于临御园中日,行瞻谒礼。每年四月八日,率领诸皇子近侍拜谒;其朔望荐熟彻馔,一如生时礼。” 解释:1.撤去食物。 详细释义:将宴席彻去,表示饮食已毕。唐?白行简?李娃传:『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彻馔,姥起。』
造句:则冠而不醴,彻馔而埽,即位而哭。宾如闻其家有轻子泊孙,必教亲彻馔退膳,不得饮食。谢胙跪,一跪三叩首,兴,彻馔,送神,跪,三跪九叩首。”孔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
首字母缩写:cz
【拼音】chèzhuàn
【包含彻馔的诗词】
《旅闷十首》
久閒仍久客,焉敢罪奴僮。 灶下横蛇蜕,门前积马通。 分衣犹恶敝,彻馔即闻空。 儿子扶行好,秋溪望乃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