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繁体字:義渠 英语:Yi-qu 意思:(义渠,义渠) 解释:1.古代民族名。西戎之一。也作"仪渠"。分布于岐山﹑泾水﹑漆水以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地近秦国,与秦时战时和。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为秦所并,以其地置北地郡。见《逸周书.王会》﹑《史记.秦本纪》。 详细释义:国名。位于今甘肃省庆阳、正宁、环县、泾川诸县地。后为秦所灭。或作『仪渠』。 造句: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义渠安国向朝廷报告这个情况。义渠戎也融人汉族,逐渐汉化。 首字母缩写:yq 【包含义渠的诗词】
《无咎兄赠子方寺丞见约出院奉谒复用原韵上呈》
曹侯骥骨双瞳方,流沙万里志不忘。 读书故山兰蕙芳,咳唾不顾尚书郎。 参军朔方试所长,奋须决策服老苍。 愿得一索缚狡狂,凯歌揉馘献明堂。 黄河东峙万旗枪,义渠竟失先零羌。 坐师失律无否臧,但恨不取东关粮。 黄君诗力回魁冈,十客未得一登床。 携君秀句展我旁,草书纸上蛟龙骧。 谓我君舍城东隍,年来长啸弃军装。 载酒欲访执戟扬,休日出门如矙亡。 坐令耿耿愿莫偿,紫衣宣诏幞被囊。 献书贡士学与乡,罗庭充屋书万行。 风鬃雾鬣简骕骦,考评唐虞论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