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繁体字:治忽 意思:亦作“治曶”。 解释:1.亦作"治曶"。 2.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 造句:用于治忽冷忽热的发烧感冒。其书於古今闻见事迹,治忽贞邪,咸为苞载。谓含块咽津,治忽然恶心呕清水,亦胃寒之症。以自为,而忘天下之 首字母缩写:zh 【治忽开头的诗词】
【包含治忽的诗词】
《舣舟大藤峡口武陵使至忽奉福唐珍牍附以古风》
避兵穷岭海,我岂文休孙。 慨彼鸣凤郊,化为逐鹿原。 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 森然一彗孛,敢近六龙暾。 转舟大藤峡,脱死鳄与鼋。 缆袅苍崖树,落日衔未吞。 忽得素书尺,若闚黄裳坤。 招我以隐沦,雉泽遗尘樊。 游心太易初,攈逐万化根。 耿光百世后,乐此不亡存。 宁知虎符下,拥公万旌幡。 英威祖豫州,非心折王敦。 从容谢东山,逆气沮桓温。 自昔国其国,治忽信有源。 岂容社稷镇,端老孤独园。 至人心淑清,一为斯民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