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zhì jī
繁体字:滯積 意思:(滞积,滞积)
1.积压。亦指积压的财物。 ▶《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 ▶《国语•鲁语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 ▶韦昭注:“滞,久也……谷久积则将朽败,执事所忧也。” ▶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粟帛滞积,大业惟兴。” ▶宋·司马光《知人论》:“丰衣食,衍货财,通有无,纾滞积 解释:1.积压。亦指积压的财物。
2.指郁积的思想感情。 详细释义:1.因滞销而积存的货物。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粟帛滞积,大业惟兴。』 2.汉?蔡邕?瞽师赋:『舒滞积而宣郁,何此声之悲痛兮。』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zj
【拼音】zhìjī
【包含滞积的诗词】
《春寒》
斋居滞积晦,余寒袭春服。 谷风从东来,微雨乱相续。 兰心茁还卷,蛰户启仍伏。 树冷寂鸣禽,庭荒绝来躅。 此时重燃火,倾觞泛新醁。 寻芳期自慰,怀人思方数。 淑景元易徂,掩扉愁独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