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zhì yān
繁体字:滯淹 意思:(滞淹,滞淹)
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 ▶《左传•文公六年》:“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续常职,出滞淹。” ▶杜预注:“拔贤能也。” ▶唐·刘禹锡《苏州谢恩赐加章服》:“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滞淹。” ▶《资治通鉴•唐高宗干封二年》:“比来公卿有所荐引,为谗者已指为朋党,滞淹者未获伸而在位者先获罪,是以各务杜口耳 解释:1.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
2.闭塞,不通畅。
造句: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亦指滞淹之人。”宋曾巩《贡举策》:“拔士几五百,以补阙员而振滞淹。若课在中、考如限者,平转而历试之,即无苟且之心、
首字母缩写:zy
【拼音】zhìyān
【包含滞淹的诗词】
《贺乔丞相》
孔山民具瞻,位高心愈谦。 待人冬日暖,持己晓霜严。 善类藉培植,贤材无滞淹。 更栽椿百本,岁岁绿阴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