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zhì cí
繁体字:置辭 意思:(置辞,置辞) 亦作“置词”。 1.措词。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 ▶勃恐,不知置辞。” ▶《南史•焦度传》:“为人朴涩,欲就高帝……求竟陵郡,不知所以置辞。” ▶清·恽敬《与李汀州书》:“前书止言其读宋儒书,并涉释典,不及其他,可知敬之置辞矣。” < 解释:1.亦作"置词"。
2.措词。
3.指申辩。
4.指修辞技巧。 详细释义:措辞。汉书?卷四十?周勃传:『勃恐,不知置辞。』
造句:”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右并发端置辞,泛叙事物也。〔置辞〕:同“致辞”,即答语。《前汉?周勃传》不知置辞。
首字母缩写:zc
【拼音】zhìcí
【包含置辞的诗词】
《百一诗 七》
古有行道人。 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 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 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 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 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辞。 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 所以能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