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亦作“ 方枘圜凿 ”。 方形榫头与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文子·上义》:“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籍,守文法,欲以为治。非此不治,犹持方枘而内圆凿也,欲得宜适亦难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軻 称 大王 去 邠 ,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司马贞 索隐:“按:方枘是笋也,圜凿是孔也。谓工人斲木,以方笋而内之圜孔,不可入也。故《楚词》云‘以方枘而内圜凿,吾固知其齟齬而不入’是也。谓 战国 之时, 仲尼 、 孟軻 以仁义干世主,犹方枘圜凿然。”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方枘圆凿匪所用,顾者却避多猜嫌。” 读音:fāng ruì yuán záo 近义词:格格不入 大相径庭 反义词:丝丝入扣 水乳交融 首字母缩写:fryz 【用方枘圆凿造句】
1、 学术问题硬要用行政手段来解决,无异是方枘圆凿,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