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解释 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 清 黄宗羲 《蒋万为墓志铭》:“二塲三塲,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塲。”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纵有 黄帝 握奇、 太公 阴符、 孙吴 心法, 诸葛 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亦作“ 置诸高阁 ”。 廖仲恺 《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读音:zhì zhī gāo gé 首字母缩写:zzgg 【用置之高阁造句】
1、惟朝野上下大抵奉行故事,置之高阁,则考察未及,经费未筹之所致也。 【包含置之高阁的诗词】
《红袖扶 酌酒》
风拂冰檐,镇犀动、翠帘珠箔。 秘壶暖、宫黄破萼。 宝薰闲却。 玻璃瓮头,漉雪擘新橙,秀色浮杯杓。 双蛾小,骊珠一串,梁尘惊落。 俗事何时了,便可束置之高阁。 笑半纸功名,何物被人拘缚。 青春等闲背我,趁良时、莫惜追行乐。 玉山倒,从教唤起,红袖扶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