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言一家人或自己人。《史记·匈奴列传》:“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帝意不悦,为霽颜,以老娘呼也,諭以一家子无拘畏。”《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咱可就都有骨血儿管着咧。算一家子咧。” 鲁迅 《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小资产阶级如果其实并非与无产阶级一气,则其憎恶或讽刺同阶级,从无产者看来……是一家子里面的事。” (2).谓某一人家。《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回:“而今説着一家子的事,委实奇咤,最是好听。”《醒世姻缘传》第六回:“昨日翰林院门口,一家子的个女儿叫一个狐狸精缠的堪堪待死。”《老残游记》第六回:“府里南门大街西边小胡同里,有一家子,只有父子两个。” (3).谓全家或全家人。《红楼梦》第七四回:“一家子除了你们小夫小妻,餘者老婆子们,要这个何用?” 鲁迅 《呐喊·风波》:“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曹禺 《雷雨》第一幕:“免得你父亲又板起脸,叫一家子不高兴。” (4).犹一个人。《西游记》第三六回:“有一个胆量大的和尚,近前又问:‘老爷既然喫素,煮多少米的饭方彀喫?’ 八戒 道:‘小家子和尚!问甚么!一家子煮上一石米。’” 读音:yī jiā zǐ 首字母缩写:yjz 【包含一家子的诗词】
《题许介这誉文堂》
端平丙申,桂林伯尚书钟公以遗逸荐东溪先生许侯于朝。 越明年,得旨补初品官、衡州户掾。 其诰词于始,则有夙有誉处、且娴文辞之褒。 于终,则有其以行义、教于乡里之勉。 州里人士莫不荣之。 又明年,许侯乃于东溪之溪创堂五閒,以为讲道著书之地,仍摘天语誉文地一家子以张其名,敬上赐也。 堂成,山斋先生为之记者详矣,当世这名卿才大夫又为这赋咏者众矣。 余晚生小子,何足言诗,辱徵俚作,不敢以固陋辞。 敬书二首以记盛事,并序圣天子始终褒勉之意,庶得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