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j是什么意思 ju的汉字 ju第四声有什么字

ju第四声有什么字(jù)

    • 拼音:chǎo

      chǎo ㄔㄠˇ

       ◎ 古同“炒”。

      其它字义

      jù ㄐㄩˋ

       1. 古同“聚”,取。

       2. 姓。

    • 拼音:chú
    • 名词 小鸡。《说文解字.隹部》:「雏,鸡子。」《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 名词 泛称幼禽。唐.白居易〈晚燕〉诗:「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 名词 幼小的儿女。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
    • 形容词 幼小的。  【组词】:「雏燕」、「雏菊」、「雏妓」。
    • 拼音:chù
    • 名词 地方、场所。  【组词】:「住处」、「各处」。
    • 名词 事物的某一部分。  【组词】:「益处」、「长处」、「用处」。
    • 名词 机关团体的组织单位。  【组词】:「训导处」、「人事处」、「新闻处」。
    • 名词 时候、时刻。唐.杜甫〈述怀〉诗:「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名词 量词。计算部位、地点的单位。  【组词】:「一处胜景」、「两处流沙」、「三处瘀伤」。
    • ,
    • 动词 居住、止息。《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 动词 存在、置身于。  【组词】:「处于逆境」、「设身处地」、「处变不惊」。
    • 动词 交往、对待、共同生活。  【组词】:「相处」、「和平共处」。
    • 动词 安顿、安排。  【组词】:「何以自处」。《国语.鲁语下》:「昔圣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
    • 动词 裁制、惩罚。  【组词】:「处分」、「处罚」、「惩处」。
    • 动词 办理。  【组词】:「处理」。《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将军量力而处之。」
    • 动词 决断。  【组词】:「处断」。《汉书.卷八五.谷永传》:「臣愚不能处也。」
    • 动词 退隐自居。  【组词】:「出处进退」。
    • 形容词 在家未出仕或未出嫁的。  【组词】:「处士」、「处子」、「处女」。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处兴。
    • 拼音:cuǐ
    • 动词 奔跑。《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纠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
    • 名词 地名。春秋时鲁地。故城约在今国内山东省邹县一带。
    • 拼音:gòng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iē

      jù ㄐㄩˋ

       1. 事好。

       2. 色白之美。

      其它字义

      jiē ㄐㄧㄝˉ

       ◎ 〔~厉〕古县名。

    • 拼音:jiě
    • 名词 称谓:(1) 用以称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通「姊」。  【组词】:「大姐」。(2)用以称同辈而比自己年长的女子。通「姊」。  【组词】:「表姐」、「杨姐」。(3) 对女性的通称。  【组词】:「小姐」。
    • 拼音:jū
    • 名词 河川名。源出国内湖北省,东南流至当阳与漳水汇合,南流至江陵注入长江。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沮授。
    • ,
    • 动词 止、阻止。《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见悖理乱伦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 动词 败坏、破坏。  【组词】:「沮坏」。《韩非子.二柄》:「妄举,则事沮不胜。」唐.韩愈〈伯夷颂〉:「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
    • 动词 恐吓、威吓。《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
    • 形容词 颓丧、意志消沉。  【组词】:「沮丧」、「气沮」。《文选.嵇康.幽愤诗》:「神辱志沮。」
    • ,
    • 形容词 湿润、不乾枯。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沮,湿也。」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诗:「门闭深沉树,池通浅沮沟。」
    • 拼音:jū
    • 名词 水草丛生的沼泽。《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汉.赵岐.注:「菹,泽生草也。」
    • 名词 腌菜、咸菜。《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有瓜,是剥是菹。」宋.陆游〈雪夜〉诗:「菜乞邻家作菹美,酒赊近市带醅浑。」
    • 名词 肉酱。《礼记.少仪》:「麋鹿为菹。」
    • 动词 剁成肉酱。《汉书.卷二三.刑法志》:「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
    • 拼音:jū
    • 名词 衣服的后襟。《尔雅.释器》:「衱谓之裾。」晋.郭璞.注:「衣后襟也。」《汉书.卷五一.邹阳传》:「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宋.文同〈晚至村家〉诗:「旧裾飘风采桑去,白袷卷水秧稻归。」
    • 拼音:jū
    • 名词 良马、骏马。  【组词】:「千里驹」。《诗经.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唐.李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 名词 幼兽。  【组词】:「马驹子」、「驴驹子」。宋.王禹偁〈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序〉:「真麒麟之驹,凤凰之雏也。」
    • 名词 姓。如周代有驹伯,汉代有驹几。
    • 拼音:jǔ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  【组词】:「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 名词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  【组词】:「三句话不离本行。」
    • 名词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 ,
    • 动词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 动词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 动词 搜捕、拘拿。  【组词】:「句魂」。
    • 名词 钩子。同「钩」。  【组词】:「钓句」。
    • 名词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 副词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 ,
    • 同「勾」[二]。
    • 拼音:jù
    • 名词 量方正的器具。通「矩」。《说文解字.工部》:「巨,规巨也。」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巨览。
    • 形容词 大。通「钜」。  【组词】:「巨款」、「巨人」。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三:「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宋.苏轼〈后赤壁赋〉:「举网得鱼,巨口细鳞。」
    • 副词 岂。通「讵」。《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唐.颜师古.注:「巨,读曰讵。讵,犹岂也。」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韩〉人名用字。例:林巪正。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1. 〈韓〉地名用字。

       2. 〈韓〉挂。

    • 拼音:jù
    • 副词 岂、何,表示反问的语气。  【组词】:「讵料」、「讵知」。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零:「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 副词 曾。《文选.陆机.叹逝赋》:「弥年时其讵几,夫何往而不残?」《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 副词 不料、哪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一回》:「讵接了回条,又是推辞。」
    • 连词 假若、如果。《国语.晋语六》:「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 拼音:jù
    • 名词 参见「莴苣」条。
    • 名词 火把。通「炬」。《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
    • 名词 烛。五代蜀.牛峤〈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词:「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
    • 拼音:jù
    • 动词 抵抗、抵御。  【组词】:「抗拒」、「拒敌」。《广韵.上声.语韵》:「拒,扞也。」《荀子.君道》:「内以固城,外以拒难。」
    • 动词 据守。《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
    • 动词 不接受。  【组词】:「拒绝」、「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 动词 违抗。《新五代史.卷三零.汉臣传.史弘肇传》:「高祖建号于太原,代州王晖拒命,弘肇攻破之。」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山名。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水中物多。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地名。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通“距”。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1. 怠慢。

       2. 恐惧。

    • 拼音:jù
    • 动词 有、备有。  【组词】:「具备」、「独具慧眼」。
    • 动词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 动词 陈述、报告、列举。  【组词】:「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 名词 器物、用器。  【组词】:「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 名词 量词。计算器物、屍体等的单位。  【组词】:「两具屍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 名词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 名词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 副词 皆、都、全。通「俱」。《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拼音:jù
    • 名词 火把。  【组词】:「火炬」、「目光如炬」。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宋.陆游〈夜行〉诗:「路长忧炬尽,马弱畏泥深。」
    • 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灯烛等的单位。唐.韦庄〈南邻公子〉诗:「南邻公子夜归声,数炬银灯隔竹明。」
    • 拼音:jù
    • 形容词 骄傲。《说文解字.心部》:「怚,骄也。」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同“据”。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明。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1. 古同“拒”,抵抗,抗拒。

       2. 古同“距”(a.至,到;距离;b.跳跃)。

    • 拼音:jù
    • 名词 钢铁。《说文解字.足部》:「钜,大刚也。」《史记.卷二三.礼书》:「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唐.张守节.正义:「钜,刚铁也。」
    • 名词 钩。《文选.潘岳.西征赋》:「于是弛青鲲于网钜,解赬鲤于黏徽。」唐.李善.注:「钜,钩也。」
    • 形容词 大。通「巨」。  【组词】:「钜款」。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海于天地间,为物最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黄山日记后》:「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 副词 岂、何。通「讵」。《战国策.楚策一》:「今王以用之于越矣,而忘之于秦,臣以为王钜速忘矣!」
    • 拼音:jù
    • 名词 黑黍,可以酿酒。《尔雅.释草》:「秬,黑黍。」《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唐.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其植物丰畅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 形容词 黑。《左传.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 拼音:jù

      zǔ ㄗㄨˇ

       1. 琮玉上的凸起的花纹:“看~似浮云。”

       2. 美好:“耳环、腕钏、约指,多以金银、珊瑚、珠宝为之,矜尚~丽。”

      其它字义

      jù ㄐㄩˋ

       1. 玉名。

       2. 玉的纹理。

    • 拼音:jù
    • 参见「商蚷」条。
    • 拼音:jù
    • 参见「粔籹」条。
    • 拼音:jù
    • 名词 戏。  【组词】:「喜剧」、「悲剧」、「编剧」、「歌剧」、「话剧」。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剧孟。
    • 形容词 多、繁。  【组词】:「繁剧」。《荀子.非十二子》:「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商君书.算地》:「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 副词 甚、猛烈的。  【组词】:「剧烈」、「剧寒」、「剧暑」、「剧痛」。
    • 动词 戏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jù
    • 形容词 傲慢无礼。  【组词】:「倨傲」。《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汉书.卷五零.汲黯传》:「为人性倨少礼。」
    • 动词 蹲坐。通「踞」。《庄子.天运》:「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史记.卷九七.郦生传》:「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
    • 拼音:jù
    • 动词 聚积。同「聚」。《说文解字.冖部》:「冣,积也。」《史记.卷三.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裴駰集解引徐广曰:「冣,一作聚。」
    • ,
    • 副词 极。通「最」。《说文解字.冖部》「冣」字.清.段玉裁.注:「冣与最音义皆别……至乎南北朝冣最不分。」
    • 拼音:jù
    • 动词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 副词 皆、都、全。  【组词】:「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炬”的讹字。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同“俱”。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义未详。

    • 拼音:jù
    • 名词 公鸡、雄雉等脚上跖骨后上方突出像脚趾的部分,中有硬骨,外包角质,打斗时可做武器。《说文解字.足部》:「距,鸡距也。」三国魏.应瑒〈斗鸡〉诗:「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 名词 爪。《文选.张衡.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 名词 相隔的长度。  【组词】:「行距」、「间距」、「距离」。
    • 动词 相隔、相离。《列子.汤问》:「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
    • 动词 至、到。《书经.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连轸距阡陌,子母相拘带。」
    • 动词 抗、违。通「拒」。《诗经.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 形容词 大。通「巨」。《淮南子.泛论》:「体大者节疏,跖距者举远。」《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
    • 拼音:jù
    • 动词 畏、害怕。《论语.子罕》:「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动词 恐吓。《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韩非子.八奸》:「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
    • 拼音:jù
    • 副词 岂、何,表示反问的语气。  【组词】:「讵料」、「讵知」。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零:「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 副词 曾。《文选.陆机.叹逝赋》:「弥年时其讵几,夫何往而不残?」《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 副词 不料、哪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零一回》:「讵接了回条,又是推辞。」
    • 连词 假若、如果。《国语.晋语六》:「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聚积的土。

    • 拼音:jù
    • 动词 倚靠。《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 动词 占有、占守。  【组词】:「割据」、「窃据」、「据为己有」。《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先据北山上者胜。」
    • 动词 按照、依照。  【组词】:「据说如此」、「据理力争」、「据实相告」。
    • 动词 引证、援引。  【组词】:「引经据典」。《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
    • 名词 凭证,可作为证明的事物。  【组词】:「借据」、「收据」、「真凭实据」、「无凭无据」。《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中选者试官给据,以名报有司。」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据成。
    • 拼音:jù
    • 名词 堤塘。《字汇.土部》:「埧,堤塘。」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钢铁。《说文解字.足部》:「钜,大刚也。」《史记.卷二三.礼书》:「宛之钜铁施,钻如蜂虿。」唐.张守节.正义:「钜,刚铁也。」
    • 名词 钩。《文选.潘岳.西征赋》:「于是弛青鲲于网钜,解赬鲤于黏徽。」唐.李善.注:「钜,钩也。」
    • 形容词 大。通「巨」。  【组词】:「钜款」。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海于天地间,为物最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黄山日记后》:「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 副词 岂、何。通「讵」。《战国策.楚策一》:「今王以用之于越矣,而忘之于秦,臣以为王钜速忘矣!」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畜力单位,能拉动一辆车、一张犁、一张耙等的一头或几头(多指两头)牲口称一犋。

      详细解释
    • 拼音:jù
    • 名词 热带地区海上因气流剧变,而形成的强烈暴风。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等三学士〉诗:「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浮生六记.卷五.中山记历》:「琉人每言大风,必曰台飓。」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悬挂钟、磬等架子两旁所立的柱子。《说文解字.虍部》:「虡,钟鼓之柎也。」《礼记.檀弓上》:「有钟磬而无簨虡。」《文选.张衡.西京赋》:「洪钟万钧,猛虡趪趪。」亦作 「鐻」。
    • 名词 几。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释器》:「虡,几也。」
    • 拼音:jù
    • 名词 薄钢片制成,边缘有尖齿,用来截断木材或钢铁等的工具。  【组词】:「电锯」、「手锯」、「锯子」。
    • 名词 一种古代用来截断肢体的刑具。《国语.鲁语上》:「中刑用刀锯。」三国吴.韦昭.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
    • 动词 截断。汉.桓宽《盐铁论.除狭》:「或至锯颈杀不辜而不能正。」《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 ,
    • 动词 用一种特制的两脚钩钉,缀合、接补破裂的陶、瓷等器具。  【组词】:「锯碗」、「锯盆」。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贫穷。《尔雅.释言》:「窭,贫也。」《明史.卷一六四.黄泽传》:「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窭莫诉。」
    • 形容词 鄙陋。《庄子.外物》:「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韩非子.诡使》:「而惇慤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
    • ,
    • 参见「瓯窭」条。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1. 兽类互斗相持不解。

       2. 大猪。

       3. 虎两足举。

       4.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如狗、似猕猴的动物。

    • 拼音:jù
    • 动词 集合、会合。  【组词】:「物以类聚」。《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 动词 堆积、蓄积。  【组词】:「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
    • 动词 徵收、搜括。《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 名词 村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张守节.正义:「聚,谓村落也。」汉.王襃〈僮约〉:「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 名词 人群。《左传.成公十三年》:「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晋.杜预.注:「聚,众也。」
    • 名词 积蓄。《左传.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乱,陈人恃其聚而侵楚。」
    • 拼音:jù
    • 参见「駏驉」条。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1. 屋室简陋。

       2. 贫寒,无财备礼。

      其它字义

      lóu ㄌㄡˊ

       ◎ 〔甌(ōu)~〕高地上狭小的地方。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同“惧”。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鞋子。《说文解字.履部》:「屦,履也。」《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三国演义.第一回》:「家贫,贩屦织蓆为业。」
    • 动词 践踏。《文选.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唐.李善.注:「屦,谓践履之也。」
    • 拼音:jù
    • 动词 蹲。《广韵.去声.御韵》:「踞,蹲。」  【组词】:「龙蹯虎踞」。汉.王延寿〈王孙赋〉:「蜷菟蹲而狗踞,声历鹿而喔咿。」
    • 动词 伸腿而坐。  【组词】:「箕踞」。《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
    • 动词 倚、靠。《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后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唐.李善.注:「踞,倚也。」
    • 动词 占据。  【组词】:「盘踞」。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一》:「云南普名胜叛,踞阿迷州。」
    • 拼音:jù
    • 名词 戏。  【组词】:「喜剧」、「悲剧」、「编剧」、「歌剧」、「话剧」。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剧孟。
    • 形容词 多、繁。  【组词】:「繁剧」。《荀子.非十二子》:「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商君书.算地》:「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 副词 甚、猛烈的。  【组词】:「剧烈」、「剧寒」、「剧暑」、「剧痛」。
    • 动词 戏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同“剧”。

    • 拼音:jù
    • 名词 贫穷。《尔雅.释言》:「窭,贫也。」《明史.卷一六四.黄泽传》:「贪者放利行私,廉者终窭莫诉。」
    • 形容词 鄙陋。《庄子.外物》:「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韩非子.诡使》:「而惇慤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
    • ,
    • 参见「瓯窭」条。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动词 害怕、惶急。《广韵.平声.鱼韵》:「懅,怯也。」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懅生死于半气,惜百年于一光。」《资治通监.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肃宗至德元年》:「国忠集百官于朝堂,惶懅流涕。」
    • 动词 羞愧、惭愧。《后汉书.卷二零.王霸传》:「市人皆大笑,举手邪揄之,霸惭懅而还。」
    • 拼音:jù
    • 名词 薄钢片制成,边缘有尖齿,用来截断木材或钢铁等的工具。  【组词】:「电锯」、「手锯」、「锯子」。
    • 名词 一种古代用来截断肢体的刑具。《国语.鲁语上》:「中刑用刀锯。」三国吴.韦昭.注:「割劓用刀,断截用锯。」
    • 动词 截断。汉.桓宽《盐铁论.除狭》:「或至锯颈杀不辜而不能正。」《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 ,
    • 动词 用一种特制的两脚钩钉,缀合、接补破裂的陶、瓷等器具。  【组词】:「锯碗」、「锯盆」。
    • 拼音:jù
    • 名词 驿车。《尔雅.释言》:「遽,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
    • 动词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形容词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 形容词 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
    • 副词 忽然、突然。  【组词】:「遽闻」、「欲行遽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 连词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水〕河名,在中国陕西省,流入黄河。

      详细解释
    • 拼音:jù
    • 动词 倚靠。《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 动词 占有、占守。  【组词】:「割据」、「窃据」、「据为己有」。《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先据北山上者胜。」
    • 动词 按照、依照。  【组词】:「据说如此」、「据理力争」、「据实相告」。
    • 动词 引证、援引。  【组词】:「引经据典」。《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
    • 名词 凭证,可作为证明的事物。  【组词】:「借据」、「收据」、「真凭实据」、「无凭无据」。《金史.卷五五.百官志一》:「中选者试官给据,以名报有司。」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据成。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地名用字。

    • 拼音:jù
    • 名词 热带地区海上因气流剧变,而形成的强烈暴风。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等三学士〉诗:「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浮生六记.卷五.中山记历》:「琉人每言大风,必曰台飓。」
    • 拼音:jù

      qú ㄑㄩˊ

       ◎ 〔~〕蜉蝣的别称。

      其它字义

      jù ㄐㄩˋ

       ◎ 古书上说的一种兽。

    • 拼音:jù
    • 名词 鞋子。《说文解字.履部》:「屦,履也。」《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三国演义.第一回》:「家贫,贩屦织蓆为业。」
    • 动词 践踏。《文选.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唐.李善.注:「屦,谓践履之也。」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貒兽所生的幼兽为貗。《尔雅.释兽》:「貒子貗。」晋.郭璞.注:「貒,豚也。一名獾。」邢昺疏引《字林》云:「貒兽似豕而肥,其子名貗。」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jù

      jù ㄐㄩˋ

       ◎ 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动词 众人集钱一起饮酒。《礼记.礼器》:「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汉.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 动词 聚集。  【组词】:「醵资」、「醵金为寿」。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动词 用脚撑持。《文选.班固.答宾戏》:「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唐.李善.注:「躆与据同,谓以足戟持之。」
    • 拼音:jù
    • 动词 畏、害怕。《论语.子罕》:「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动词 恐吓。《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韩非子.八奸》:「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jù
    • 名词 乐器名。形似钟,初为木制,后改用铜铸。《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唐.成玄英.疏:「鐻者,乐器,似夹钟。亦言鐻似虎形,刻木为之。」
    • 名词 悬挂钟鼓的架子两旁所立的柱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 阳,销以为钟鐻。」也作「虡」。
    • 拼音:jù

      qú ㄑㄩˊ

       ◎ 古同“躣”,行走的样子。

      其它字义

      jù ㄐㄩˋ

       ◎ 行走。

    • 拼音:j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kòu
    • 形容词 怐愗:愚昧、不聪明。《玉篇.心部》:「怐,怐愗,愚貌。」《楚辞.宋玉.九辩》:「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 拼音:lóu
    • 参见「蒌蒿」、「蒌鹅」、「蒌叶」等条。
    • 拼音:lǒu
    • 名词 用竹或荆条等编成有孔的盛物器具。  【组词】:「鱼篓」、「字纸篓」。唐.唐彦谦〈蟹〉诗:「扳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
    • 名词 量词。计算篓装物的单位。  【组词】:「一篓香蕉」、「两篓橘子」。
    • 拼音:pí

      pí ㄆㄧˊ

       ◎ 见“鲏”。

    • 拼音:qū

      qū ㄑㄩˉ

       ◎ 蚯蚓的粪便。

    • 拼音:qū
    • 名词 姓。如元代有瞿信。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
    • 动词 惊惧、害怕。通「惧」。《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 拼音:qú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qú
    • 名词 人工挖掘的水道。  【组词】:「河渠」、「沟渠」、「水到渠成」。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渠参。
    • 代词 他,指第三人称。  【组词】:「渠等」、「渠辈」。宋.杨万里〈郡圃杏花〉诗:「海棠穠丽梅花淡,匹似渠侬别样奇。」
    • 形容词 大。《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 形容词 参见「渠渠」条。
    • 拼音:qú
    • 名词 蘧麦:植物名。即瞿麦。石竹科瞿麦属,多年生草本。茎高约五十公分。叶对生,线形,无柄。夏季开淡红色花,花瓣边缘呈丝状,果实为萌果。可供观赏,也可入药。《尔雅.释草》:「大菊,蘧麦。」晋.郭璞.注:「一名麦句姜,即瞿麦。」
    • 名词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蘧伯玉。
    • 副词 惊喜。《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唐.成玄英.疏:「蘧然,是惊喜之貌。」
    • 拼音:zōu
    • 名词 国名。春秋时邾国,故址在今国内山东省邹县地,战国时改为邹,为楚所灭。
    • 名词 姓。如明代有邹允隆。
    • 拼音:zōu
    • 名词 国名。同「邹」。
    • 名词 地名。同「郰」。
    • 拼音:zū
    • 名词 草垫。《说文解字.艹部》:「蒩,茅藉也。……《礼》曰:『封诸侯以土蒩、以白茅。』」《周礼.地官.乡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 名词 蕺菜。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蒩,蕺也。」
    • 拼音:zú
    • 名词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  【组词】:「举足」、「失足跌跤」。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名词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  【组词】:「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名词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名词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动词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 动词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 动词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零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 形容词 够量的、不缺乏的。  【组词】:「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 形容词 富裕。  【组词】:「富足」。
    • 副词 整整的、完全的。  【组词】:「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 副词 堪、可以。  【组词】:「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 副词 值得。  【组词】:「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 ,
    • 副词 过分。参见「足恭」条。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 谜语 | 字典 | 词典 | 拼音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