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bì jūn sān shě 词语解释避君三舍[ bì jūn sān shè ]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杜预注:“一舍,三十里。初,楚子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引证解释⒈ 亦省作“避三舍”。 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首字母缩写:bjss 【包含避君三舍的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