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fēng zhēng
繁体字:風箏 英语:kite 意思: 补证条目 1.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煳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 ▶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至于吹弹、舞拍、杂剧、杂扮……风筝,不可指数,总谓之‘赶趁人’,盖耳目不暇给焉。”
近义词:
纸鸢、纸鹞、鹞子 解释: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详细释义:1.以竹骨糊纸,引线乘风而飞升,以为游戏的玩具。或称为『风槎』?『风鸢』?『纸鸢』、『鹞子』。 2.悬于檐间的小金属片,风起声作。唐?李商隐?燕台诗四首之二:『云屏不动掩孤?梗西楼一夜风筝急。』
造句:
例句:那风筝在空中不断地旋转。 The kite circled round and round.我遥望天空,只见风筝越来越小。 I looked up into the sky and saw the kit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一个小男孩在阳台上放风筝。 A boy is flying a kite in the piazza.孩子们在放风筝。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首字母缩写:fz
【拼音】fēngzhēng
【风筝开头的诗词】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 高人灵府间,律吕伴咸英。 昔年与兄游,文似马长卿。 今来寄新诗,乃类陶渊明。 磨砻老益智,吟咏闲弥精。 岂非山水乡,荡漾神机清。 渚烟蕙兰动,溪雨虹蜺生。 冯君虚上舍,待余乘兴行。
【包含风筝的诗词】
《春日信笔》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