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hán jù
繁体字:寒具 意思: 1.一种油炸的面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环饼,一名‘寒具’;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 ▶唐·张彦远《歷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昔桓玄爱重图书,每示宾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飧寒具,以手捉书画,大点污。” ▶宋·陆游《西窗》诗:“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 详细释义:1.一种冬寒时的食品。似今之茸樱以糯米和面搓成细绳,挽曲如环,以油煎而食用。 2.御寒的用具。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刘恕传:『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
造句: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
首字母缩写:hj
【拼音】hánjù
【寒具开头的诗词】
《寒食后》
寒具油乾火已新,流觞水暖酒初醺。 蔷薇半树花孤注,杜雨一声春分二。 薄晚草心先浥露,久晴山意欲生云。 老来尚费閒精力,自种窗前辟蠹芸。
【包含寒具的诗词】
《渔家傲·三月都城游赏竞》
三月都城游赏竞。 宫墙官柳青相映。 十一门头车马迸。 清明近。 豪家寒具金盘*。 *祭流连芳草径。 归来风送梨花信。 向晚轻寒添酒病。 春烟暝。 深深院落秋千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