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忽怳

读音:hū huǎng

繁体字:忽怳

意思:
 1.亦作“忽荒”、“忽恍”、“忽慌”。
  (1)谓似有似无,模煳不分明。
  ▶《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汉·贾谊《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汉·扬雄《〈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hh

【拼音】huǎng

【包含忽怳的诗词】
《依韵和刘敞秀才》
安得采虚石,师道欲吾广。
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
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
後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
舌吻张洪锺,小大扣必响。
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怳。
今子诚有志,方驾已楼枉。
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
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丹皆可寻,圣言皆可仰。
幸无增我过,此语固不爽。
上一篇
忽拉
下一篇
忽而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