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bīng lǘ
繁体字:栟櫚 意思:(栟榈,栟榈) 亦作“栟闾”。 1.木名。即棕榈。 ▶汉·张衡《南都赋》:“楈枒栟榈,柍柘檍檀。” ▶明徐渭《海樵山人新构》诗:“衡门夹栟榈,卑池注微泻。” 2.指棕毛。 ▶《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紲繫石为碇……军不得前。” ▶《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 解释:1.亦作"栟闾"。
2.木名。即棕榈。
3.指棕毛。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l
【拼音】bīnglǘ
【栟榈开头的诗词】
《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
栟榈小弁野人装,八十三年旧话长。 真笑形骸无藉在,本知生世不牢强。 茅檐啼鸟初相命,烟渚归鸿渐著行。 想得城中盛冠盖,家家来往荐椒觞。
【包含栟榈的诗词】
《秋尽》
茅宇掩深壑,石灯悬屋梁。 坐来清不寐,自起绕空王。 门外寒威知几许,床头犹有阴蛩语。 断送空山一夜秋,栟榈叶上潇潇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