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大做强某市“红色旅游”的思考 做大做强某市“红色旅游”的思考 延安“革命历史文化”是延安“文化优势”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是延安“红色之旅”的旗帜。正因为此,延安方才“中外驰名”。打造延安“红色之旅”不仅仅只是“革命历史文化”,它还有3万年前的“黄龙人文化”、50的黄帝陵祭祖文化,以及散见于延安各地的悠久的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间艺术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包括“民间饮食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独特的地方文化,延安方才有可能成为当今旅游市场最为热俏的中外游客旅游目的地。在延安,“红色之旅”本身就有中外游人对中国革命历史伟人传奇生涯的好奇追寻视点,亦有可以唤起世界华裔对中华民族先祖的那种虔诚崇拜心理和朝圣夙愿。他们对延安革命历史怀有一种好奇心态,这些“好奇”成为他们追思中国革命历史伟人足迹的动力,亦是他们调节自身生活情趣的一种追寻方式。如何把延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现给他们,包括革命历史文化、黄帝陵祭祖文化、延安古代文化,以及其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譬如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斗鼓等10多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和安塞剪纸、农民画、延川布堆画、富县薰画等20多种民间艺术品,这些亦是延安“红色之旅”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文化支撑,也是吸引中外旅游者源源而来的诱因之所在。如果忽视了对延安“文化优势”的充分展现,仅靠现在几处革命旧址“景点简单陈列”,延安“红色之旅”很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真正的“龙头”,更谈不上要“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较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近多年来,延安已经在构筑“文化优势”及其产业展示平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其与延安“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要求尚有差距。延安现在急需借鉴外地旅游市场管理经验,逐步改变延安原有的那种“接待旅游”体制所形成的被动局面,切不可因嫌“地方保护主义”,把本来属于本地应有的效益,拱手让予外地旅游单位和团队,从而损伤本地旅游单位和景点景区的利益和积极性。当我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在一定时期内依然要采取“壁垒保护”措施,以保证本国经济秩序及有关产业有一个适应、过渡和发展过程。延安的“红色之旅”还处在初始阶段,也应该学习外地旅游市场的管理经验,用政策杠杆扶持和保护地方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政府应在新开办文化旅游项目、活动的立项、审批、用地、资金信贷、规划建设、办理有关手续收费上出台明确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份向文化旅游业投入,力争培育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旅游大市场。延安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应该在各革命旧址实行“免费开放”。如果延安革命旧址“免费开放”,外地旅客和本地居民就会“纷拥沓至”,这亦是我们“红色之旅”及文化产业“增点创收”的大好时机。市政府应该做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准备工作,把出台其“增点创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出台扶持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优惠政策,作为延安“红色之旅”、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摆上议事日程,以早为善。 根据云、桂、川、渝等省、市、区管理旅游市场的经验,外地旅游团队进入本地旅游景区、景点,亦得与其地方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接洽,由地方旅游单位引团。这样既有益于地方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又有益于文化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政府应引导延安所有的旅游景区景点门票、停车、用餐、住宿、购物,现时只对延安地方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实行“特惠”政策,让地方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有足够的空间给外地旅行社及旅游团队让利。这样,就会为延安地方旅行社(散客服务中心)的对外业务宣传、接待自然向外省、市、区延伸创造条件。包括新审批建设、新开办开放的文化产业项目及活动、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亦由延安地方旅行社主导游客参观与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地接”问题,亦为地方新开办、开放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顺利进入旅游热线创收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在首都北京、大都市上海、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海南、广州、港澳以及省城西安等地开设重要宣传“窗口”,在其醒目地带和对外接待区域,简明设立宣传延安“红色之旅”、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字”、“画”、“图”,让外界重新感知今日延安之风采。通过宣传“来革命圣地延安投资、旅游的优惠条件及政策”和旅游项目、景点景区以及“品牌”产品,同时将延安地方所制作的“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关宣传物品、光碟分发出去,力争让国内外游客全面了解延安的“文化优势”及其产业以及“今日新延安”之风采,为国内外重新认识延安提供机会。 (一)市委、市政府组织、协调文化、文物、旅游、规划、环保、城建、交通等部门,应就延安“文化优势”及其产业进入“红色之旅”市场的组织展示、网点建设、展品(表演)组织、宣传销售等问题,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具体规划,确定明确的组织、落实具体项目及内容的“时间表”,由专门负责人和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落实。该机构应是“求真务实”的督办机构,非挂靠机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