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将有事,耒耜随晨兴。
                        
                         
                            
意思:西我将从事,农具跟随早起。
 
                        
                        
                        
                        出自作者[宋]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浸种》                        
                        
                                                
                            
全文创作背景
                         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浸种》是一首描写农耕生活的诗歌,创作于宋朝。这首诗以浸种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敬意。
诗中第一句“春种一粒粟”,描绘了春天播种的情景。这里的“粟”指的是稻谷,意味着农民在春天开始播种,为一年的丰收打下基础。接下来的“秋收万颗子”,则预示着秋天收获的喜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春天播种和秋天收获的景象,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
第二句“四海无闲田”,意味着全国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起来,没有闲置的田地。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也突显了农民对土地的珍视。而“农夫犹饿死”,则揭示了农民在丰收背后所面临的生活困境。这句诗通过对比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农民的生活困苦,表现了社会现实的矛盾。
第三句“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耕作的场景。这里的“锄禾”指的是用锄头除去田间杂草,以保证稻谷的生长。这句诗通过具体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汗滴禾下土”,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耕作过程中流下的汗水。这句诗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同时也突显了他们对土地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楼璹的《耕图二十一首·浸种》通过对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敬意。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农业生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