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庐山》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意思:庐山高几重,山雨山?浓又浓。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庐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匡庐山高高几重》是一首对庐山风景的生动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匡庐山的雄伟壮丽、神秘幽深以及山中道士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联“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庐山的高大,说它有数不清的重叠层峦,又以“山雨山?浓复浓”来描绘山雨的密集和山的浓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既增强了诗句的语气,又赋予了庐山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庐山的高大和神秘。 颔联“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诗人以道士烧丹为引子,引出他骑驴来看香炉峰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将道士的生活场景与庐山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了道士生活的闲适与庐山的美妙。 颈联“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江上有人戴着乌帽在渡江,岩石上有人穿着白衣在采松的场景。这里,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江上的生活场景与山中的生活场景相互映衬,使读者感受到了庐山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尾联“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诗人最后以磨去崖上的古句来表达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这里,诗人通过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使读者感受到了庐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悠久绵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风景的描绘和对道士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浓复浓。
烧丹未住屏风迭,骑驴来看香炉峰。
江上乌帽谁渡水,岩际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匡庐

    读音:kuāng lú

    繁体字:匡廬

    意思:(匡庐,匡庐)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

  • 山雨

    读音:shān yǔ

    词语解释

    ⒈  长篇小说。王统照作。1933年发表。农民奚大有卖菜时遭兵大爷毒打和拘押,父亲卖掉田产将他赎出并由此一气身亡。后各种灾难不断袭来,奚大有被迫带着家人到城市谋生,但所见的是一片恐怖和黑暗。后在朋友影响下,他逐渐觉悟了。作品具有浓郁的北方农村色彩。

  • 高几

    读音:gāo jǐ

    繁体字:高幾

    意思:高足的桌子。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高几》:“桑柔不倚梯,摘桑赖高几,每于得叶易,曾靡忧校披。”
      ▶《红楼梦》第四十回:“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

  • 重山

    读音:chóng shān

    繁体字:重山

    意思:重叠的山。
      ▶晋·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张元干《菩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