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及甫入峡杂咏·钓鱼石翁》 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

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

意思:只有石翁鱼能计算,到现在可能是避秦人。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次及甫入峡杂咏·钓鱼石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和变迁。通过对“石翁鱼”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古老农业文明的理解和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反思。 首句“刀耕火种皆丘甲”描绘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场景,人们用火焚烧草木,然后耕种在烧过的土地上,这是当时主要的耕种方式。而“丘甲”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耕种方式的特点,即每丘土地的收获要上缴一部分给国家。这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赋税沉重,人民生活困苦。 第二句“背负腰缠尽算缗”进一步描述了这种生活状态,人们为了生计,背负着沉重的赋税,连日常生活的开销都难以维持。这里的“算缗”是古代征收的一种税收,类似于现代的税收。 接下来的两句诗“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描绘了一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生活状态。“石翁鱼”在这里象征着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只有石翁鱼真正得到了生活的真谛,它悠然自得,不受世俗纷扰,仿佛是古代避秦人那样逃离了现实。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对石翁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古老农业文明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反思。诗人对古代农业社会的艰辛生活表示同情,同时也对那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生活方式表示赞赏。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是许多诗人诗歌的主题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刀耕火种皆丘甲,背负腰缠尽算缗。
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秦人

    读音:qín rén

    繁体字:秦人

    意思: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汉

  • 独有

    读音:dú yǒu

    繁体字:獨有

    英语:only have

    意思:(独有,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
      ▶《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

  • 至今

    解释

    至今 zhìjīn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引用解释

    直到现在。《楚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