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意思:可怎么情怀,要睡朦胧入梦来。
出自作者[唐]李煜的《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伤春思人的词
这首词是描写一个少妇在晚春时节缱绻怀人,愁眉不展,百无聊赖的情怀。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词中的女主人公触景生愁。第一二两句“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写这个女子独处事中,举目窗外,所看到的是捕目落花,随风飞舞,看来,春花即将随着这片片飞花无声无息地消逝了。这显然突出了这正是晚春时节。“亭前”一句写“春逐红英尽”是拟人,实际上是少妇在拟自己:“舞态徘徊”看似花舞春归,实际是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无法平复。一个“徘徊”明是写花,暗是写春,尤其是写少妇心中的思忆徘徊。“细雨”不仅打湿了繁枝落花,而且打湿了少妇的思念,所以她才愁眉不展。伤春是一种文人传统,但同时也是一种思妇情怀,“不放”一句形象地写出少妇的愁思是那么浓郁而又沉重。第三句继续描写窗外的景色,漫天的漾潆细雨下个不停。晚春时节的花英是很容易谢树辞枝的,哪里经得起东风的摧残,更何况又加上春雨的打击呢?
正如词人辛稼轩所说: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风物宜人的春天很快就要消逝了,这象征着岁月的蹉跎,青春的老大,教人愁绪满怀。“不放双眉时暂开,’’就是愁绪满怀的形象的说法,连让双眉暂时展开一点的笑意帆没有。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如此愁苦,还有更重要的生活上的原因。
词的下片描写女主人公绿窗孤处,百无聊赖的心情。起首两句"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继续描写环境,从描写环境的寂静中体现女主人公的孤寂心情。“绿窗冷静”是承上片的环境描写而转写少妇的自身境况。暮春时节,花落雨潺,一个人独守在空荡荡的闺房之中,总是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但是这些并不是少妇忧思不断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芳音断”。冷清平添愁苦,而“芳音断。”则愁苦更浓。“香印成灰”看起来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成灰”,既有时间的概念,也有心情的感慨,如唐李商隐有诗“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灰”字也是以意寓之的。这里少妇的心境似乎也同“香印”一起有“成灰”之感,其愁思苦闷之情不可谓不深。“可奈情怀”近乎白话,同后句一起直接描写,突出了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暗点了百无聊赖的困境,虽然直白,但却言浅意深,把少妇那种梦寐以求的怀思之情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相关句子
- 莲,入梦香。-- 出自《山坡羊·晴云轻漾》作者:[元]薛昂夫
- 梅花入梦来。-- 出自《菩萨蛮·锦书谁寄相思语》作者:[宋]辛弃疾
- 忆君长入梦。-- 出自《早春行》作者:[唐]王维
- 归去香云入梦。-- 出自《西江月 坐客见和复次韵》作者:[宋]苏轼
- 何妨入梦来。-- 出自《阮郎归·朱唇玉羽下蓬莱》作者:[宋]李之仪
- 入梦难留,、。-- 出自《潇湘雨/满庭芳》作者:[宋]贺铸
- 华胥入梦。-- 出自《鹊桥仙·天真灵种》作者:[元]姬翼
- 芙蓉入梦频。--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作者:[宋]吕渭老
- 情怀似去年。-- 出自《菩萨蛮·蕊香不恋琵琶结》作者:[宋]张炎
- 情怀闷。-- 出自《点绛唇·眉叶颦愁》作者:[宋]陈允平
- 情怀渺渺。-- 出自《清平乐 寄复初省郎,兼简希孟文友》作者:[元]曹伯启
- 淡薄情怀。-- 出自《恨欢迟/恨来迟》作者:[宋]张焘
- 情怀正恶。-- 出自《凄凉犯·绿杨巷陌》作者:[宋]姜夔
- 情怀易著。-- 出自《瑞鹤仙·海棠花半落》作者:[宋]赵长卿
- 情怀非旧。-- 出自《摸鱼儿·待欲□》作者:[宋]刘辰翁
- 情怀又恶。-- 出自《摸鱼儿·是耶非》作者:[宋]刘辰翁
- 情怀恶。-- 出自《秦楼月 书合曲诗卷》作者:[元]刘敏中
-
情怀恶。-- 出自《忆秦娥·秋萧索》作者:[宋]向滈
- 眼朦胧。-- 出自《八六子·怨残红》作者:[宋]杨缵
- 淡月朦胧。--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作者:[宋]苏轼
- 往事朦胧。-- 出自《浪淘沙·不肯过江东》作者:[宋]辛弃疾
- 晓朦胧。-- 出自《忆秦娥·晓朦胧》作者:[宋]贺铸
- 朦胧别。-- 出自《摘红英·花朝月》作者:[宋]刘辰翁
- 朦胧月午。-- 出自《清平乐·朦胧月午》作者:[宋]晁端礼
- 朦胧尘土肠。-- 出自《三月六日英雾四塞涉三日不散木叶屋瓦积尘皆》作者:[宋]舒岳祥
- 迤逦觉朦胧。-- 出自《归来曲》作者:[元]侯善渊
- 可奈梦回时。-- 出自《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作者:[宋]贺铸
- 号呼可奈渠。-- 出自《闻蛙》作者:[宋]陆游
- 可奈向、骚人自悲。-- 出自《柳梢青·目断南枝》作者:[宋]杨无咎
- 不上钩来可奈-- 出自《渔歌子·箬笠蓑衣乱碧波》作者:[元]周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