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洞霄纪实》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意思:习惯是名胜游,不允许世俗的眼光认识。

出自作者[宋]马元演的《游洞霄纪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拜见地方官长之前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拜见地洞霄宫的向往之情。 首段描述了作者在拜见地走过的村落,虽然村落荒凉寂静,但作者对洞霄宫的向往之情并未因此减弱。 二、三段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然是一个俗吏,但对名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事结束后的向往之情。 四、五段中,作者描述了拜见地的天气和马蹄声,以及仆人的反应,暗示了作者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心情。 六、七段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途中休息的情况,以及黎明前的准备情况,进一步暗示了作者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心情。 最后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接近目的地时的心情,以及进入洞霄宫后的景色和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士的敬仰之情和对官事的厌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心情和进入洞霄宫后的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甲寅良月初,为拜帅垣檄。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余虽一俗吏,心实慕名德。
痴儿官事了,此行乌可惜。
天气暖如春,得意马蹄疾。
仆夫嗟况瘁,告我请休息。
止宿萧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晓垂玉绳,向风嘶金勒。
行行十数里,渐渐仙境出。
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
一似天为门,四山作扃鐍。
云烟一齐起,松桧万古碧。
岩洞是处有,名了难尽忆。

关键词解释

  • 名胜

    读音:míng shèng

    繁体字:名勝

    短语:仙境 胜地 佳境

    英语:a place famous for its scenery or historical relics

    意思:

  • 不许

    读音:bù xǔ

    繁体字:不許

    短语:不能 未能 力所不及 无从

    英语:not allow

    意思:(不许,不许)

     1.不允许。
      ▶《左传•僖

  • 眼识

    引用解释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

    2.眼光;见识。 黄中黄 《孙逸仙》:“ 李 ( 李鸿章 )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