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四皓庙二首》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意思:秦始皇焚烧旧典,汉高祖在儒生的帽子。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四皓庙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秦皇汉祖及四老的故事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朝政的忧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自身遭遇的愤慨。 首联“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秦皇汉祖,一古一今,一焚一溺,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借此批评时政,暗讽朝政的混乱和倒退。 颔联“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诗人以万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与四老却安享宴安的生活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极度不满。 颈联“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诗人以白云高卧、紫芝非餐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尾联“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诗人自嘲谪宦之苦,表达了对朝政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品格的反思和自责。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历史故事和自身遭遇的抒发,表达了对朝政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品格的自责和反思。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性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万民在涂炭,四老方宴安。
白云且高卧,紫芝非素餐。
南山正优游,东朝忽艰难。
高步揖万乘,拂衣归重峦。
飞源自冥冥,束帛徒戋戋。
古庙对山开,清风向人寒。
更无隐遁士,空有宾客官。
况我谪宦来,尘迹污祠坛。
朝衣惭蕙带,佩玉愧纫兰。
或依階下树,陶暑解马鞍。
或借庙前水,乘秋把鱼竿。
吾道多龃龉,吾生利盘桓。
登山殊未倦,饮水聊尽驩。
精灵莫相笑,此意乐且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秦皇

    读音:qín huáng

    繁体字:秦皇

    意思:指秦始皇。
      ▶汉·班彪《王命论》:“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唐·李白《大

  • 汉祖

    读音:hàn zǔ

    繁体字:漢祖

    意思:(汉祖,汉祖)
    即汉高祖·刘邦。
      ▶汉·扬雄《剧秦美新》:“会汉祖龙腾丰·沛,奋迅宛·叶。”
      ▶唐·杜牧《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