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客住·嗟乌兔》 嗟乌兔。

嗟乌兔。

意思:喂乌鸦兔子。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留客住·嗟乌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嗟乌兔。正茫茫、相催无定,只恁东生西没,半均寒暑》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嗟乌兔。正茫茫、相催无定”这句表达了对时间的无情流逝的感叹,就像乌兔一样,不停地奔跑,无法阻止。这里的“乌兔”指的是古代对太阳和月亮的别称,诗人用它来比喻时间的流转,形象生动。 接着,“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又睹霜前篱畔,菊散余香,看看又还秋暮”这几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变迁,昨天还是花红柳绿,转眼间又是秋霜菊散,时间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这种变化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忍思虑念古往贤愚,终归何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他想到历史上那些贤明和愚昧的人,他们最终都归于尘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让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争似高堂,日夜笙歌齐举。选甚连宵彻昼,再三留住”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像那些富贵人家一样,日夜笙歌,享受人生的快乐,即使夜以继日地欢聚在一起,也希望能够留住这些美好的时光。 最后,“待拟沈醉扶上马,怎生向、主人未肯交去”这句诗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希望能够沉醉于欢乐之中,不愿面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终结。但是,他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从身边溜走。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嗟乌兔。
正茫茫、相催无定,只恁东生西没,半均寒暑。
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
又睹霜前篱畔,菊散余香,看看又还秋暮。
忍思虑念古往贤愚,终归何处。
争似高堂,日夜笙歌齐举。
选甚连宵彻昼,再三留住。
待拟沈醉扶上马,怎生向、主人未肯交去。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