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花露浓。
                        
                         
                            
意思:卷帘花露浓。
 
                        
                        
                        
                        出自作者[宋]赵崇嶓的《更漏子·玉搔头》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夜中的娇媚和等待情人的心情。
首先,诗的开头“玉搔头,金约臂。娇重不胜残醉。”描绘了女子的妆扮,她精心地梳妆打扮,佩戴着精美的玉搔头和金约臂,显得格外娇媚。然而,她因为醉酒而显得有些沉重,无法承受这种娇媚。这里的“残醉”暗示了她可能已经喝过酒,或者是因为思念而感到醉意。
“留粉黛,晕胭脂。浅寒生玉肌。”这几句描绘了女子的面容和肌肤状态。她留着粉黛,涂抹着胭脂,显得娇艳欲滴。而“浅寒生玉肌”则描绘了她肌肤的细腻和白皙,如同春天的微风轻轻拂过玉一般。
“待归来,浑未准。疑杀那回书信。”这几句表达了女子的期待和疑虑。她期待情人能够归来,但又不敢抱有太多希望,因为她怀疑情人已经将书信寄出,却迟迟未到。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到女子的柔弱和期待。
“春又好,思无穷。”最后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女子无尽的思念。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思念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娇媚和等待情人的心情,通过描绘女子的妆扮、面容、肌肤和期待,展现了女子柔弱、期待、寂寞和孤独的形象。同时,诗中还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女子的思念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篇。                        
                        
                                        
                        
                
                
                
                        
                            相关句子
                            
                        - 花露湿。-- 出自《谒金门·花露湿》作者:[宋]刘辰翁
- 花露殢云髻。-- 出自《祝英台近·枕霞红》作者:[宋]张元干
- 花露逼金茎。-- 出自《极相思令/极相思》作者:[宋]太尉夫人
- 花露滴秋香。-- 出自《喜迁莺令/喜迁莺》作者:[宋]张元干
- 花露湿,翠钗翘。-- 出自《三奠子·怅神光奕奕》作者:[元]王恽
- 
花露晓,松风夕。-- 出自《满江红·世道何常》作者:[宋]魏了翁
- 卷帘风。-- 出自《江城子·飞身疑到广寒宫》作者:[宋]葛胜仲
- 卷帘猗枕。-- 出自《点绛唇·阑槛阴沈》作者:[宋]王十朋
- 山色卷帘看。-- 出自《昭君怨 雪 案此首词品卷三误作韩驹词》作者:[元]完颜亮
- 卷帘春睡残。-- 出自《菩萨蛮·桃花相向东风笑》作者:[宋]赵崇嶓
- 天晴欲卷帘。-- 出自《菩萨蛮·浦南回桨归庭户》作者:[宋]鉴堂
- 卷帘低。-- 出自《诉衷情·青垂柳线水平池》作者:[宋]朱敦儒
- 朝卷帘看。-- 出自《一翦梅·小巧楼台眼界宽》作者:[宋]蒋捷
- 暮卷帘看。-- 出自《一翦梅·小巧楼台眼界宽》作者:[宋]蒋捷
- 卷帘人静。-- 出自《摸鱼儿·被谁家》作者:[宋]无名氏
- 卷帘情思悠悠。-- 出自《望月婆罗门引》作者:[元]刘秉忠
- 酒兴浓於琥珀浓。-- 出自《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作者:[元]元好问
- 雪云浓。-- 出自《喜朝天/踏莎行》作者:[宋]黄裳
- 暗香浓。--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葛胜仲
- 风轩一醉浓。-- 出自《菩萨蛮·雨荷惊起双飞鹭》作者:[宋]赵子崧
- 湛恩浓。-- 出自《玉蝴蝶·壮岁分符方面》作者:[宋]李邴
- 人间春意浓。-- 出自《阮郎归·谢娘诗礼有家风》作者:[宋]胡文卿
- 情真意浓。-- 出自《醉太平·冰肌玉容》作者:[宋]徐梦龙
- 涓涓秋露浓。-- 出自《菩萨蛮·隔窗瑟瑟闻飞雪》作者:[宋]邓肃
- 无物此情浓。-- 出自《浪淘沙 题阙》作者:[元]白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