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谁教社燕轻离别。

谁教社燕轻离别。

意思:谁教社燕轻离别。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梨叶初红蝉韵歇》是一首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和抒发离别之情的佳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梨叶初红蝉韵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梨叶初红,蝉声渐息,给人一种清冷而又寂静的感觉,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氛围,银河高挂,秋风瑟瑟,玉管声声,凄切动人。这里的“银汉”和“玉管”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秋夜意象,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凄美的氛围。 “枕簟乍凉铜漏彻”一句,描绘了秋夜的凉意袭人,簟席上感到一阵凉意,铜壶滴漏之声彻夜不停,进一步渲染了深夜的寂静和时间的流逝。 “谁教社燕轻离别”一句,借社燕轻离别的形象,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和无奈。社燕是古时人们常用来代表燕子的一种象征,轻离别在这里指的是离别轻率、无情无义,表达了对离别的不满和谴责。 “草际虫吟秋露结”一句,描绘了秋夜草际虫鸣、秋露凝结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寂静和清冷。 最后,“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表达了作者饮酒醉后醒来,不记得自己是从何时开始在旅店中住宿的,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哀伤和不舍。 “多少衷肠犹未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哀伤和无奈,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却无法表达出来。 “珠帘夜夜朦胧月”以珠帘夜夜朦胧月来结束全诗,营造出一种朦胧、凄美的氛围,让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哀伤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梨叶初红蝉韵歇。
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
枕簟乍凉铜漏彻。
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虫吟秋露结。
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
多少衷肠犹未说。
珠帘夜夜朦胧月。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离别

    读音:lí bié

    繁体字:離別

    短语:分开 解手 诀别

    英语:(v) to leave or part from (when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意思

  • 社燕

    读音:shè yàn

    繁体字:社燕

    意思: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
      ▶唐·羊士谔《郡楼晴望》诗:“地远秦人望,天晴社燕飞。”
      ▶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诗:“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