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渔村会诸友戏呈》 矶头濯足动沧浪,独醒何曾与世妨。

矶头濯足动沧浪,独醒何曾与世妨。

意思:矶头洗脚动沧浪,独醒何曾与社会关系。

出自作者[宋]薛嵎的《渔村会诸友戏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矶头濯足动沧浪》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通过对诗人独自在江边濯足的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独醒自得的情怀。 首句“矶头濯足动沧浪”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行动,以“沧浪”为引子,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展现出一种清净、自然的美。 “独醒何曾与世妨”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他独醒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并不因此而感到困扰。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尽写骚经粘屋壁”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楚辞》中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于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自己的高洁之志。 “未逢渔父似潇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像屈原笔下的渔父一样,悠然自得地生活在山水之间。 “远山不离烟云色,流水时闻兰杜香”这两句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之美,同时也体现出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最后两句“制和荷衣恐惊俗,对人称是楚贤装”则表现出诗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以荷衣为制,恐会惊扰世俗,同时也以楚贤自居,表现出他对自己的高洁之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独自在江边濯足的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独醒自得的情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矶头濯足动沧浪,独醒何曾与世妨。
尽写骚经粘屋壁,未逢渔父似潇湘。
远山不离烟云色,流水时闻兰杜香。
制和荷衣恐惊俗,对人称是楚贤装。

关键词解释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矶头

    读音:jī tóu

    繁体字:磯頭

    意思:(矶头,矶头)

     1.矶上;亦指矶的前头一部分。
      ▶唐·常建《戏题湖上》诗:“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吕洞

  • 濯足

    读音:zhuó zú

    繁体字:濯足

    英语:wash one\'s feet

    意思: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