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山僧》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意思:腾身转了三天近,举脚回看万岭低。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别山僧》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名僧乘舟夜宿泾溪,清晨离去,留下诗人独自思念的场景。 首句“何处名僧到水西”,诗人以疑问开篇,引出了即将发生的故事,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接着,“乘舟弄月宿泾溪”描绘了名僧在水西的夜宿情景,月光下的舟行和水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平明别我上山去”和“手携金策踏云梯”两句,描绘了名僧清晨离去的场景,金策、云梯等词,给人一种高远而神秘的感觉。这不仅表现了名僧的超凡脱俗,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两句,是诗人对名僧离去后的想象,表现出诗人对名僧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名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三天”、“万岭”等词也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两句,是对名僧的赞美,他既像支遁一样狂放不羁,又像陶渊明一样风流倜傥。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两句,是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猿啼之声,表达了对离别的哀伤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名僧乘舟夜宿泾溪,清晨离去,留下诗人独自思念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名僧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腾身

    读音:téng shēn

    繁体字:騰身

    意思:(腾身,腾身)
    跃身,纵身。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女子腾身飞出官城,数十里乃下。”
      ▶太平天国·洪秀全《述志》诗:“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 三天

    读音:sān tiān

    繁体字:三天

    意思: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
      ▶《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说,纷然莫辨。”详“浑天”、“宣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