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沁园春·华发萧萧》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

意思:永免朝参,还没有宣布锁,送老人三家水竹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沁园春·华发萧萧》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是一首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诗。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的形象和行为。他头发花白,离开了繁华的金马门,回到了碧鸡坊这个安静的地方。他手中拿着一枝色笔,但并没有使用它去描绘繁华景象或挥洒才情,而是将它掷还给郭璞。这似乎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我内心的追求。他乞求天孙给他一些残锦,这可能是指他希望得到一些智慧或启示,也可能是指他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他再也不用参加朝参(朝参是古代朝会和封禅的仪式),没有宣锁(宣锁是朝廷的禁令和监视),他将在三家水竹村度过晚年。这是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争斗。 然后,诗中提到了几个细节,如茅檐、庖阍(可能是指厨师和仆人),以及酒满樽的场景。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他感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这可能是指他对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担忧,但他选择了归隐,而不是参与其中。他认为得似先生败絮温(得似先生是指诸葛亮等隐居的名士,败絮温是指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却充满温暖)的做法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发萧萧,归碧鸡坊,出金马门。
把一枝色笔,掷还郭璞,些儿残锦,回乞天孙。
永免朝参,更无宣锁,送老三家水竹村。
休休也,任巫阳来下,未易招魂。
茅檐安得庖阍。
倩便了沽来酒满樽。
叹角巾东路,吾寻初服,上书北阙,子漫危言。
漏院霜靴,火城雪辔,得似先生败絮温。
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竹村

    读音:zhú cūn

    繁体字:竹村

    意思:
     1.唐·杜甫《敝庐遣兴奉寄严公》诗:“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
      ▶唐·杜牧《忆游朱坡四韵》:“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2.竹林茂盛的村庄。<

  • 三家

    读音:sān jiā

    繁体字:三家

    意思:
     1.极言人户之少。
      ▶《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陆游《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 朝参

    读音:zhāo cān

    繁体字:朝參

    意思:(朝参,朝参)
    I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
       ▶《百丈清规》卷八引宋·杨亿《<古清规>序》:“阖院大众,朝参夕聚。”
    II
    古代百官上朝参

  • 宣锁

    读音:xuān suǒ

    繁体字:宣鎖

    意思:(宣锁,宣锁)
    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

  • 送老

    引用解释

    1.养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苏轼 《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犹送终。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

  • 水竹

    读音:shuǐ zhú

    繁体字:水竹

    意思:
     1.水和竹。常借指清幽的景色。
      ▶唐·孟郊《旅次洛城东水亭》诗:“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宋·苏辙《五郡》诗:“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