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老曝背》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意思:有时虱子独自搔首弄姿,目送归鸿篱下睡觉。

出自作者[唐]李颀的《野老曝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描绘了一个百岁老翁的形象,他不再从事农耕劳作,而是享受着晚年悠闲的生活。 首句“百岁老翁不种田”直接点明老翁的年龄和状态,他已经年过百岁,不再从事体力劳动。这句诗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我们能看到这位老翁在夕阳下悠闲地晒着太阳,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惟知曝背乐残年”进一步表达了老翁对生活的态度,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满足于在阳光下晒背,享受着余生的美好时光。这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淡然和满足,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这两句诗描绘了老翁在闲暇时刻的生活状态。他有时会独自抚摸虱子,搔首弄姿,看着天空中归鸿点点,安然入睡。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我们能看到老翁的生活状态,他的生活充满了闲适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百岁老翁的形象,表达了生活的淡然和满足。诗人通过对老翁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即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要被世俗所累,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生活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作者介绍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关键词解释

  • 搔首

    读音:sāo shǒu

    繁体字:搔首

    英语:scratch one\'s head

    意思: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高适《九

  • 目送

    读音:mù sòng

    繁体字:目送

    短语:盯住 睽睽 凝视 定睛 注视 瞩望 目不转睛 瞄

    英语:look after

    意思:以目光相送。语本《左传•桓公元年》:“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 扪虱

    引用解释

    1. 前秦 王猛 少年时很穷苦。 东晋 大将 桓温 兵进 关中 时,他去谒见,一面侃侃谈天下事,一面在扪虱,旁若无人。 桓温 见他不凡,问他:我奉天子之命讨逆,“而三 秦 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 说:你不远数千里而来,但“ 长安 咫尺而不渡 灞水 ”,百姓还不知你到底要怎么样,所以不至。 桓温 无言以对。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