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意思:卧草同鸳伴侣,池边似虎溪。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凉寻宝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描绘了诗人寻找清凉之地,寻找宝刹的场景。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宝刹则象征着一种神圣和神秘。同时,诗人在烈日下寻找清凉,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颔联“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描绘了诗人卧在草地上,如同鸳鸯伴侣一般舒适自在,又如同在池边望着流水,如同在虎溪畔欣赏风景。这里诗人通过鸳鸯和虎溪的比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颈联“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描绘了诗人置身于树丛之中,远离人烟的场景,而山晚时鸟儿往西飞行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尾联“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无心之法、超脱世俗的理解。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洁净,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这里诗人通过莲花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追凉寻宝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临池

    读音:lín chí

    繁体字:臨池

    英语:at the pond; practicing calligraphy

    意思:(临池,临池)
    《晋书•卫恒传》:“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

  • 虎溪

    读音:hǔ xī

    繁体字:虎溪

    意思: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唐·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