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意思:绘画已经从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
全文赏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因为不同的作者和背景,可能会影响对诗歌的解读。在这里,我暂时假设这是一首普通的诗,来进行一个初步的赏析。
首联“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描绘了诗人摆设酒宴,但并未遇到休息日,所以与越北燕南的朋友一同畅饮。这一联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些无奈与繁忙的生活状态。
颔联“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高声歌唱,相互应和,隔壁的人知道这里是诗人在饮酒作乐。这一联生动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欢快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豁达的性格。
颈联“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这里提到了丹青画作已经是前代的事情,而竹石则时常能够看到一斑。这一联似乎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看法,认为绘画虽然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的自然美景却常常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
尾联“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这里提到了五位字句应当归还给靖节先生,而数行诗句谁又能像高闲一样写出呢?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谦逊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靖节先生和高闲诗歌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同时,诗歌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前人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