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击梧桐》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

意思: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于词赋。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击梧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而独特的姑娘,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忧虑。 首先,诗中描绘了这位姑娘的容貌和气质。她有着深深的香靥,姿态优美,媚态十足,她的雅致格调和奇特容貌仿佛是天生的。自认识她以来,便一直欣赏她的妩媚和妖娆,能够理解她的内心深处。 在分别的时刻,她再次约定与她欢好,并确定了他一生都会相许。然而,他也担心他们的感情容易破裂,难以维持,因此不免有些忧虑。 最近来信,只是寒暄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情感表达。他意识到,如果她听从了他的话,他会轻易地辜负前言。他听说兰台宋玉才华横溢,擅长辞赋,于是尝试询问她是否愿意朝朝暮暮地在一起。 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思考,通过描绘这位美丽姑娘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她的深深关怀和忧虑。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
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
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
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
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
试与问、朝朝暮暮。
行云何处去。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宋玉

    读音:sòng yù

    繁体字:宋玉

    英语:Song Yu

    意思:战国时楚人,辞赋家。或称是屈原弟子,曾为楚顷襄王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
      ▶《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

  • 多才多艺

    解释

    多才多艺 duōcái-duōyì

    [versatile;gifted in many ways;double in brass] 具有广泛的技艺、才能

    当今舞台上最多才多艺的女高音歌唱家

    引用

  • 见说

    读音:jiàn shuō

    繁体字:見說

    意思:(见说,见说)

     1.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 兰台

    读音:lán tái

    繁体字:蘭檯

    英语:Lantai

    解释: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代的御史中丞掌

  • 多才

    读音:duō cái

    繁体字:多才

    英语:protean

    意思:
     1.谓富于才智。
      ▶唐·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唐·韩愈《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