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斋居即事》 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意思:斋戒永白天闲原有,诗本黄绫亲自整理。

出自作者[清]乾隆的《斋居即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对雨后清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政治责任的担当。 首联“雨后节迟暑尚悭,凉生秘殿远尘寰”,描绘了雨后清凉的场景,暑热稍减,凉意生起,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里诗人通过描绘雨后的清凉,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厌倦。 颔联“对时已惕阴将长,抚序应知岁渐孱”,诗人通过对季节的观察,提醒自己要时刻警惕阴气渐长,把握住岁月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心尚清明敢辞老,政关治忽戒偷闲”,诗人表达了自己要保持清明的心境,不畏惧年龄的增长,勇于担当政治责任,同时也提醒自己要时刻警惕不要偷闲。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责任的担当和对人生的态度。 尾联“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斋居中悠然自得,诗兴盎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清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政治责任的担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后节迟暑尚悭,凉生秘殿远尘寰。
对时已惕阴将长,抚序应知岁渐孱。
心尚清明敢辞老,政关治忽戒偷闲。
斋居永昼闲原有,诗本黄绫手自删。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关键词解释

  • 原有

    读音:拼音:yuán yǒu 五笔:drde

    原有的解释

    词语分解

    • 原的解释 原 á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本来:原样。原型。原址。原主。 谅解,宽容:原宥。原谅。 宽
  • 斋居

    读音:zhāi jū

    繁体字:齋居

    意思:(斋居,斋居)

     1.斋戒别居。
      ▶《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钮琇《觚賸续编•芙蓉阁》:“时世宗斋居西宫,建

  • 永昼

    读音:yǒng zhòu

    繁体字:永晝

    意思:(永昼,永昼)
    漫长的白天。
      ▶宋·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明·文徵明《四月》诗:“若为消永昼,窗下有残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