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华清宫》 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

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

意思:争如一句伤害事件,只为明天皇依仗太平。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题华清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史》,作者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首句“百首新诗百意精,不尤妃子只尤兵”,通过“百首新诗”和“百意精”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和思考,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研究的严谨和深入。这里,“不尤妃子”的表述,显然是在批评历史上的某些人物,他们过于关注个人荣辱,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第二句“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作者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对明皇过于依赖太平盛世,而忽视社会问题的批评。这句诗以“伤时事”为喻,暗示明皇在太平时期过于自满,没有看到社会潜在的危机,这正是作者所批评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为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其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有力,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首新诗百意精,不尤妃子只尤兵。
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明皇

    读音:míng huáng

    繁体字:明皇

    意思:唐·玄宗(李隆基)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世诗文多称为明皇。
      ▶唐薛逢《金城宫》诗:“忆昔明皇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
      ▶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天宝明皇,

  • 太平

    读音:tài píng

    繁体字:太平

    短语:莺歌燕舞 升平 歌舞升平 清明

    英语:peace and security

    意思:
     1.谓时世安宁和平。
      

  • 如一

    读音:rú yī

    繁体字:如一

    英语:Identical

    意思:一律;一样。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
      ▶《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

  • 争如

    读音:zhēng rú

    繁体字:爭如

    意思:(争如,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韦庄《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

  • 伤时

    读音:shāng shí

    繁体字:傷時

    意思:(伤时,伤时)
    因时世不如所愿而哀伤。
      ▶汉·王逸有《九思•伤时》篇。
      ▶唐·杜甫《通泉驿》诗:“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前蜀·韦庄《中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