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添鱼具诗·蓑衣》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意思:隔溪远远望见,可能是绿毛老人。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添鱼具诗·蓑衣》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它是一首描绘渔夫生活的诗。这首诗的魅力主要来自于它对渔夫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中流露出的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刚刚披上新蓑衣的渔夫,正在沙坞中劳作。这句诗通过简单的描述,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穿着新蓑衣的渔夫在沙坞中忙碌的身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这句诗通过隔溪远望的视角,将渔夫的形象描绘得更加生动。诗人似乎在隔溪遥望,看到了一位穿着新蓑衣的渔夫,让他想起了传说中的绿毛翁。这种联想和想象,让这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襟色裛艓霭,袖香褵褷风。”这两句诗描绘了渔夫的衣着和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通过描述渔夫的衣着和气息,让人感受到了渔夫生活的惬意和舒适。这种描绘方式,让这首诗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渔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人似乎在问:如果渔夫的生活不去追求权力和地位,那么他如何能够成为三公这样的高官呢?这种反问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渔夫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朴素、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通过诗人的描绘和反问的方式得以展现,让这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艓霭,袖香褵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望见

    读音:wàng jiàn

    繁体字:望見

    意思:(望见,望见)

     1.犹谒见。
      ▶《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2.从高处、远处看到。
      ▶《

  • 遥望

    读音:yáo wàng

    繁体字:遙望

    短语:瞻望

    英语:to look into the distance

    意思:(遥望,遥望)
    往远处看。
      ▶《楚辞•招魂》

  • 见疑

    读音:jiàn yí

    繁体字:見疑

    意思:(见疑,见疑)

     1.受到怀疑。
      ▶《晏子春秋•杂上二七》:“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